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0:06:29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0:08:10

本帖最后由 小开 于 2012-9-6 10:10 编辑










   
   浙江乐清柳市镇包宅 包氏后人向合肥包公祠赠送的《包氏宗谱》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0:22:12


   凡是来合肥的人都会来包公祠看看,就是当地的合肥人也会时常到这里转转。这位铁面无私的包大人是家喻户晓的伟大传奇人物,小时候最喜欢看连续剧《包青天》,那熟悉的主题曲旋律一响,大人小孩都围在电视机前观赏,成了每天晚上的必修课。

       人们来这里不仅是来缅怀我国历史上这位最为威慑贪官污吏的清官,更多的是反映了人们对那些贪官污吏的憎恨心态。既然如此,我想,那些历朝历代的贪官污吏者是没有勇气敢来这里的。




    包公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文 革”之初。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






太康人才信息网 发表于 2012-9-6 10:37:17

好,好,好,好漂亮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1:29:09

太康人才信息网 发表于 2012-9-6 10:37 http://www.tkre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好,好,好漂亮

cxun68.net




    让坏人一见就魂飞魄散的三口铡刀。
   这三口铡刀不知道铡了多少乡绅恶霸 贪官污吏 皇亲国戚,替百姓伸张了数不清的正义!
    你看看咱们身边那些无论大官 小官,还是微不足道的芝麻官,只要是当官的,啤酒肚一个比一个大,说话一个比一个横!真希望老包能够活在当下!





                     王朝 马汉


   “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






         庐阳正气 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



                               张龙 赵虎





包公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2:26:20


                              宋包孝肃公遗像

      栩栩如生的包拯遗像给人以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人,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
       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由于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






                           包公家训

全文如下: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
  意思是:其包氏后世子孙有做官的,谁如果胡作非为,贪赃枉法,就不能让他进家门,即使死了,也不能埋进祖坟。
  包公是封建时代的人,其家训自然也带有浓厚的封建内容,但其用心良苦,昭示后人的意义却非常明显。




                                     包拯《乞不用贪吏疏》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1);贪者,民之贼也(2)。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3),或横贷以全其生(4),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5)!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6),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包拯作于庆历四年(1044年),担任监察御使时)
注释:
(1)表:表率。(2)贼:祸害。(3)洎:等到。(4)横贷:枉法宽赦(5)矧(shěn):况且。(6)赦宥:赦免。

译文:
       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说没有一天没有。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宋太宗执政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就一直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听其自便,但决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他责罚贪污、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而不稍有松懈。这些都是上代好的法令制度,本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今后对待官员因贪赃触犯法律犯罪时,不按轻罪宽恕他们,一并依照条例执行,即使遇到大赦,也再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也只能有授给他们正使的属官或高一级官吏辅佐人员之类的官职。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是包公的一首五言诗。诗言志,歌咏言。透过此诗,也可看到包公的处世哲学和人格追求。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4:48:50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4:53:17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4:58:15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5:03:47

本帖最后由 小开 于 2012-9-6 15:09 编辑









         正祠的右边有一四角小亭,亭中护有一口千年古井,青石砌的井圈,泛出幽光,此井是著名的“廉泉”。井水清澈,并不幽深,据说,这一“廉泉”非常灵验,廉者喝了安然无恙,贪者喝了必然头疼不已。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相传,当年有一太守不信此邪,一次,与一行人来此参观,许多人都喝了此水,太守也喝了几口,结果他人皆平安无事,唯有此太守真的头疼了。后来有关部门一查,此太守果真是贪官。

  当然,传说未必可信,否则,反贪部门都可高枕无忧了,岂不省事?传说只是反映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给贪官们以震慑。这让人想起了后汉书《乐羊子妻》中的一句忠告:乞者不食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可见做人还是需要一点骨气的。

   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为井绳长期磨擦所致。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木质浮雕龙像。雕龙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井为“六角龙井”。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5:17:11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5:19:33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5:23:08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5:29:42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5:41:18

本帖最后由 小开 于 2012-9-6 15:43 编辑




               浮庄景区








      浮庄
      因其远观如一片柳叶浮于水面之上,又因岛上建筑类似古代村庄,故名浮庄。
   浮庄原为包公书院,重建于1983年,2000年8月,又进行修建,占地20余亩。
   它南与包公墓、清风阁相邻,西与包公祠遥相呼应,是一组由茶楼、莲塘、亭榭、曲桥等景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园林。
      它黛瓦粉墙,色彩素雅,黑白分明,具有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艺术特色。浮庄四周绿水潆洄,犹如浮在水面上的古代村庄,所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它取名“浮庄”。浮庄迎门是一座铜像,系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第28代嫡孙、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先生立像。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5:57:21



    浮庄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绿荫簇簇,曲径通幽,是一个谈恋爱的好地方。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6:12:36




      转了一大圈,没有想到在浮庄的青松明月亭里,再次偶遇那个在清风阁遇到的白衣女孩!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6:20:15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6:39:02


                包公墓景区




   包公于北宋嘉佑七年五月逝世,享年64岁。包公发病时正在朝房值班,处理公务。逝世后仁宗皇帝十分悲痛,亲至包家祭奠。看到包公家中简朴情况,很是动情,顾左右大臣说:“包公一生尽忠为国,公之家人应重加抚恤。”并为包公停止视朝一天,以志哀悼,追赠礼部尚书衔,谥号孝肃。

























小开 发表于 2012-9-6 16:58:03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包公园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