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41|回复: 29

为君再唱长恨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6 17: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为君再唱长恨歌

作者:星子(笔名)     心连心青年文艺队员


      是谁,长刀铁骑惊了那一场盛世的爱情?
      又是谁,在大唐的烟雨里久久的叹息?
      红尘恋,江山误,红颜无罪,只是太美。
      带着深深的感慨回头去望,看见大唐曲曲折折的小巷口,一群顽童放学归来,一路上嬉笑欢歌,那歌者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军王侧·······”
      千年前繁华的大唐。白居易是名遍大江南北的诗人,他的诗歌妇孺皆能吟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一时间,洛阳纸贵,而这《长恨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赵翼《瓯此诗话》里说:“《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辞,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之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想来,杨贵妃和唐玄宗是应该感谢白居易的,在诗人骂他们荒淫无度时,唯有白居易,一个真性情的诗人,一曲缠绵悱恻的《长恨歌》让无数人在读过后想起杨贵妃竟然沉默不语,甚至心生怜惜!世人大都看到了一个国家因一个女子兵乱四起,却很少有人想到爱情,爱情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什么?恐怕没有有人彻底的说清楚吧。
       若非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怎么会回首只落一句情何以堪?这是美丽的罪过。而饱读诗书的玄宗也完全忘记了李延年的歌了,“此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身为大唐天子的他,不是庸碌无能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有涉猎,他前半生果敢睿智,开创了历史上的开元盛世,而中老年时期的他沉迷于爱情和艺术。而这爱情和艺术恰巧遇上了杨贵妃。她姿色绝伦,善解人意,连诗仙李白都写下《清平调》来赞美她的美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便向瑶台月下逢。”最重要的她才华横溢,与唐玄纵共同编制了《霓裳羽衣曲》,唐朝没有皇后,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子理所当然的成了大唐最高贵的女人。
       爱情忽然来到生命里了,他们不管这一场忘年之恋有多么荒唐,飞蛾扑火,哪管世人诽谤?!《霓裳羽衣曲》里爱意随歌舞飘满大唐。“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相见恨晚。爱如火焰!锦绣江山,泱泱盛唐,在他们的爱情里找不到归宿!以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地方带来给她。而且要新鲜的,所以送荔枝的人大多都一下马就连人带马昏死过去。杜牧有诗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样的宠爱,这样的富贵,“隧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在大唐就改变了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若这爱情不在帝王之家,那么市井画舫里的他们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佳话呢?如果是,不比梁祝凄美,也比的上崔莺苏小的荡气回肠吧。
       可他是大唐天子,这样的爱情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爱情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未免又成罪人了。于是”渔阳军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叛变了!满朝文武怒气冲天,谁敢说君王有罪?与是一切的罪过都归与她了,红颜祸国!“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她望着他一声声深情的呼唤,是绝望是哀怨。而他“君王掩面救不得,回头想看血泪和。”是不舍是无奈!这绝代美人缢死马前,从此殒了她绝世的容颜,断了他治国安邦的激情。
        安史之乱后的君王一下子老了,“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看到花似看到她美丽的容颜,看柳正如她弯弯的眉。一缕情思终日缠绕在他的心头,若非爱到极至,后宫佳丽有三千,何以让他一代君王落寞至此?连那行走江湖的道士都为他的绵绵情思所感动,那道士能以至诚之心感召死者的灵魂,“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于在蓬莱仙宫寻得佳人。她听说汉家天子派人来寻她,从 华美的惟帐中惊醒,不梳妆,不换衣,急匆匆出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若非情深似海,又怎么会如此憔悴呢?就连她托给君王的话语也让人感动!“但教心似金如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她让他不要忘记曾经的誓言,“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感人至深的话传到今天已成为最动人的情话了。以至于让那些每提到杨贵妃就想想骂她的人想起此句竟然无法在开口。
      是的,历史的转换自有定数,一个朝代的兴衰更不应该只归罪于一个女子身上,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原因在哪里?正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谁能评出来一个是非功过呢?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也惟有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才好,可敬的是和他们同时代的白居易在千年前就能以平常心对待了,而且把它誉成美谈,而今天的我们又何必以狭隘之心来度唐朝的那段回不去的历史呢?
       也许当人们热闹的谈论杨贵妃的时候,褒也好贬也罢,她都会微笑着站在盛唐里,衣袂飘飘如仙,淡淡的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啊,高天大地再长久也终有完结的时候,而这生离死别的爱恨,却绵绵不断没有终结!
        从唐诗宋词以后的艺术里走来,她,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永世如诗!永世如画!

发表于 2011-4-16 17: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来自河南
再唱也只有眼泪和记忆。美人已去,历史尘封。
作者的参加作协会的100人之一吗?文笔不错。
发表于 2011-4-16 17: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发表于 2011-4-16 17: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一百个心意 发表于 2011-4-16 17:19
再唱也只有眼泪和记忆。美人已去,历史尘封。
作者的参加作协会的100人之一吗?文笔不错。

··你感觉作者有多大年龄?
发表于 2011-4-16 17: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图穷 发表于 2011-4-16 17:22
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永世如诗!永世如画!
发表于 2011-4-16 17: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精典之作
发表于 2011-4-16 1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温州| 来自浙江
文笔真好!羡慕!
发表于 2011-4-16 19: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来自河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发表于 2011-4-16 2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开封府小精灵 发表于 2011-4-16 19:08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红尘恋,江山误,红颜无罪,只是太美。
发表于 2011-4-16 2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小开 发表于 2011-4-16 18:22
文笔真好!羡慕!

谢谢!
发表于 2011-4-16 2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来自河南
发表于 2011-4-16 2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金华| 来自浙江
情,让多少人不知所措。。。。。。。。。。。。。。。。。。。。。。
发表于 2011-4-16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根据现阶段的流行穿越趋势来说,还真想见见那倾国倾城的杨家姐姐~~

国家对于一个女人来讲,永远没有爱情重要......

在爱情来临的时候,何管她对错,云淡风轻,那个美丽的女子依旧轻挥衣衫,翩翩起舞....
发表于 2011-4-17 0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来自河南
本帖最后由 一百个心意 于 2011-4-17 00:16 编辑

回复 雄鹰 的帖子

作协会员和年龄关系不大啊 ,从文风看,我估计此文作者要不年龄比较大,50岁以上,要不很年轻,是中学生。

此文尽管不错,但是太过于依赖诗歌本体,没有能够做到跳出诗歌,跳出时代背景去抒发。拙见,不当之处勿怪。
发表于 2011-4-17 11: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回复 雄鹰 的帖子

认真拜读了,感谢对文学社的支持
首先,我为你的诗词修养感到佩服。
你的观点我也较赞同,毕竟一个王朝的陨落,不能全怪在一个女子身上。正如你所言,女子的爱情就是她的全部世界。但是,有些观点较偏颇,说每个王朝总会陨落,但又没分析或点出原因,这点很重要,如点出来,会有很多启示的,本人愚见,探讨罢了。
你的文笔挺好,流畅,斐然。
注意错别字。
发表于 2011-4-17 19: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一百个心意 发表于 2011-4-17 00:05
回复 雄鹰 的帖子

作协会员和年龄关系不大啊 ,从文风看,我估计此文作者要不年龄比较大,50岁以上,要不 ...

分析的到位,虚心求教!
发表于 2011-4-17 19: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飞鸟 发表于 2011-4-17 11:52
回复 雄鹰 的帖子

认真拜读了,感谢对文学社的支持。

抱歉,打错了......
发表于 2011-4-17 1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开封府小精灵 发表于 2011-4-16 20:35

发表于 2011-4-26 1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回复 雄鹰 的帖子

已推荐给太康月刊
发表于 2011-4-29 16: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来自江苏
作者对诗词涉略之广泛,楷文辞之顺畅。令人折服。读君一席文,发人感慨思。家与国,爱情与政治,困扰着多少代帝王。既是交织缠绵,又是矛盾对立。以家于国则政衰;以国于家则情逝。无往其外,故求乎中庸。为帝王亦多有不如意!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