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6-20 21:2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驻马店 | 来自河南
近日,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不少孩子突发高烧、抽搐
让家长揪心
4岁男孩突然高烧40℃
退烧药也不管用
前几天,4岁的楠楠突发高热,体温直冲40℃,一天内热峰达三四次,即使服用了退烧药,也始终没办法降至正常温度。
怎么回事?孩子不会中招流感了吧?着急的爸爸妈妈赶紧带着孩子到浙大儿院发热门诊就诊。
接诊医生进行仔细体格检查后发现,楠楠的嘴巴里长了不少疱疹,一碰就疼,身上其他地方也有红红的皮疹。根据典型的皮疹表现和皮疹部位,医师判断,楠楠是中招了手足口病。
姐弟突发抽搐
确诊手足口病
6月15日凌晨1时,1岁男孩悦悦(化名)突发抽搐被妈妈李茹(化名)抱进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科急诊室,诊断为手足口病。同日下午3时,3岁的姐姐萌萌(化名)也因抽搐入院,同样诊断为手足口病。
该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嘉表示,一周内该院儿科急诊已接诊500多例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其中发生抽搐的约40例。“进入夏季以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高发,两者症状相似,都属于自限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学龄前儿童需重点防范这两种病。”
在儿科病房,李茹正在照看女儿萌萌,小儿子悦悦正在儿科监护室接受治疗。
李茹回忆:“儿子悦悦是6月14日晚开始发烧,当时测体温有39.8℃,发生抽搐是晚上零点左右,我们吓坏了,立马带他来医院急诊,医生检查说孩子嘴里全是疱疹,因为长在嘴里,所以我们并没有及时发现。女儿萌萌则是6月15日下午1点开始发烧抽搐,我们查看后发现她嘴里长满了和弟弟一样的疱疹,不敢耽搁就马上来了医院,果然也是手足口病。现在姐弟两人的手上和脚上都长出了疱疹。”
儿院专家:此病五六月份多发
如果孩子突发高热、手足口出现皮疹
要高度怀疑!
浙大儿院感染科花旺主任医师表示:“手足口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最常见的两个病毒是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每年手足口病在3月份的时候会有少量的散发病例,随着天气的暖和,等从五一之后到夏秋季节,会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期。”
他表示,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儿有可能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手足口病最大的特点就是病如其名,初始一般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在孩子突发高热1-2天后,可以发现患儿的口腔、手、脚出现了疱疹。除了手足口部位外,臀部、肛周以及全身其他部位也有可能会出现疱疹。
和烫伤、烧伤、磨损后出现的水疱不同,手足口病的疱疹小而硬,表现为皮厚、液体少、不易碰破,疱疹周围还有一圈红晕,不痛不痒。疱疹多在3-5天内自行退掉。消退的时候不破皮、不结痂、不留疤,是典型的手足口病疱疹的特点。
他同时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史、病史和皮疹特点,临床诊断手足口病还是比较容易的,需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皮疹特点和感染的具体病毒种类、病毒毒力和机体免疫力也有关系,确诊需要在体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病毒核酸阳性或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另外,据医生介绍,与手足口病为“同胞兄弟”的疱疹性咽峡炎是以急性发热和咽部疱疹为特征的疾病,大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疱疹病毒、EV病毒引起,传染性比较强,传染途径与手足口病相同。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一般是2到4天,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口水、食欲不振、呕吐、抽搐等。检查时可以看到患儿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毫米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这些疱疹会在出现1~2天后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整个病程在1周左右。绝大部分的疱疹性咽峡炎愈后较好,如果出现同手足口病一样的表现,提示可能有并发症。病情较重的话,则需要马上就医并且住院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