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5-20 16: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周口 | 来自河南
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太康县文广旅局组织部分省、市非遗项目传承人,来到“紫薇柿界”景区和广大游客面对面交流、表演,进一步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今天这次演出,县文广旅局为广大游客组织了省级非遗项目小木偶剧、市级非遗项目道情筒子、五不闲坠书、河南坠子、鼓书等五个项目的表演。小木偶剧,又称“扁担戏”“独台戏”“小木偶”等名称,是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鼓词,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将民间故事,官场小逗乐混为一体,经过多代艺人演变,流进河南得名,叫河南鼓词。道情筒子也叫道情筒,原来叫渔鼓,被称为多种剧种之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项民间娱乐和宣传方式。河南坠子;俗称“河南坠子书”是由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一种比较独特的传统曲艺形式。五不闲坠书,顾名思义就是演员在表演的同时,双脚不闲,双手不闲,口不闲,是一种特有的说唱表演,在河南一带深受群众的喜爱。
几位非遗传承人的精彩表演受到现场观众和游客的欢迎,不少游客一边观看一边跟着哼唱,一曲未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游客表示,今天的非遗表演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旅游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近年来太康县文广旅局充分挖掘非遗文化,通过现代手段,把更多非遗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游客喜爱的产品和服务,以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连接市场,通过非遗产品展示、常态化开展驻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同时也宣传历史文化,推进非遗融入生活、服务社会、有力推进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太康县的非遗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