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能够自主精准作业的农业无人机被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劳动负担,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同时,农业技术的升级也给予更多在外务工群体回乡创业的机会,太康县马厂镇林洼行政村村民林春华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42岁的林春华,在2015年通过相关培训后,成为一名植保无人机“飞手”。证是拿到了,但是对于无人机打药这件事,村民们当时还是有很大顾虑,而林春华用实践向大家证明了植保无人机的好处。
植保无人机“飞手”林春华说:“以前60亩地至少请3名工人背着药桶打药,一天才能喷完,而且请工人很难,还容易出现重喷、漏喷现象。而我现在用无人机打药的话,两个小时就能喷完,在用药方面可以节省20%到30%左右,喷洒速度均匀,航线整齐,不用担心重喷漏喷现象。天气好的话,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300多亩地。”
随着无人机作业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村民了解,向林春华请教无人机作业操作要点的人也越来越多,林春华成为远近闻名的“飞机教练”,前前后后培训出三十多名“飞手”。
“无人机飞前需要检查飞机的电池电量,然后看桨叶是否展开、卡扣是否卡紧,作业之后必须把药箱清洗干净,清洗喷头,避免下次使用堵塞。”植保无人机“飞手”林春华说。
“飞手”的工作看似酷炫,但植保飞防不同于航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手”,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能飞行、会维修、懂农业等。
如今,林春华的团队发展由小到大,现有植保无人机46架、60余名队员中多是“90”后,从16年至今累计作业面积大约30万亩,分别为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开展作业,服务价格从10元到20元一亩不等,不仅服务于周边各个乡镇,还延伸到扶沟县、西华县等地,成为太康县无人机飞防业务的先行者。
“今年,我将继续扩充我的无人机队伍,增加接单量,扩大订单面积达到八万亩以上,将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更好地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植保无人机“飞手”林春华说。
近年来,科技的创新和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给农村发展带去新活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像林春华一样有想法、有干劲、有热情的新农人扎根沃野,用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为家乡农业带去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