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3-22 20:1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福州 | 来自福建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正在按下快捷键。3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毛群安表示:“目前,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了各地跨省份互认共享的三种路径,请各个省结合本地的实际来选择实施。”
健康码肇始于杭州余杭。健康信息码分为红、黄、绿三色动态健康码模式。持绿码者,凭手机亮码出行,可以进厂复工;显示红码者和黄码者,需要自我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
这项得用大数据防疫政策,刚一出笼,就受到各地的追捧,并很快在全国各地复制开来。短短半个月时间,健康码就从杭州一城推广到了全国200城,并开始逐步推动互通互认。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可以在支付宝领取健康码。同时,国家顶层也开始着手进行制度设计,由国务院办公厅指导开发的“全国版”健康码——防疫健康信息码也首先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线,已实现全国可领。
从某种程度上讲,健康码的面世,在一定区域内打通了人员流动的壁垒,为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创造了条件。可是,由于现行健康码属于“划地而治”,各地区制定的政策、标准都不太相同,基本上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健康码互认的地方还不太多,显然,健康码实际变成了“地方粮票”,不能实现全国“互联互通”,畅通全国。
譬如,在一些地方,即便是来自低风险区拥有“健康码”,且进行了长时间居家隔离的务工人员,但由于跨区域互认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返岗时仍要重新“回放一遍”。特别是,很多地方还要求外来务工者隔离期食宿费用自理,这不仅增加了务工者的经济负担,也让企业复工复产拖延了大量宝贵时间。
健康码各地互认,本质是让大数据在战“疫”中,跑出速度和温度,有效减少重复劳动,减少制度执行成本,实现防控疫情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
因此,眼下,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各地推出健康通行码的地区,要尽早与“全国版”健康码平台无缝对接,从而为实现跨区跨省间互认;对于没有本地健康通行码的地方,可直接采用全国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打通数据孤岛,让健康码早日畅通神州。
当然,在推进全国防疫信息码的同时,要切实注意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权不受戕害,决不能让公众个人信息恣意裸奔,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