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753|回复: 2

【太康最美乡村】逊母口镇安岗行政村村名由来、姓氏族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4 14: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安岗行政村位于逊母口镇北4公里处,南有黑河,北有马屯沟,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32亩,总人口1950人。有安、王、邵、李、张、田、薛、于、陈、程、代、皇、鲍、杜、吴、刘、蒋、郭、汪、宋共20姓,安氏为本村大姓,在全村总人口中安姓1600人。安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农作物,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
1948年,安岗首任任村长,吴福昌,他带领群众,运粮,到商丘、徐州支援淮海战役,成为支前模范。解放后,他为村修桥、筑路、创办了安岗小学。按先后顺序,村里支部书记有安梁才,安西伦,安秀云,刘朝兴,安西勋,安吉义、,安西国,安霞光,安杰。1949年,他们带领群众分田地;1950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行政村。他们开展了土地平整,兴修水利,开展农学大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等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1966年,文化大革命,优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便利,家家户户,别墅洋楼,电视机,电脑,电冰箱,洗衣机,太阳能,各种电器,普及应用,农业有,播种机、喷药机、收割机,实现农业机械化,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吃穿不愁,花钱自由,部分农户,还购买了小轿车,特别是,在现任党支部书记安杰为首的一班人带领下,2009年,为村里打了两眼机井;2010年,为村建造桥涵二十座;2011、2013年,又为村里打了23眼机井;2015年,修桥五十多座,打井61眼,建变压器1台,每眼井上全部实行配套,电通各井,井上有电力设施,刷卡便可出水,修生产路5公里,(4米宽水泥路面),又为村修交通路3公里,(4.5米宽水泥路面),为奔小康创造条件。


安岗村

安岗位于孙岗西,姜庄东,衣冠营南,陶母营北,耕地面积2432亩,总人口1950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农作物,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村名由来】安岗村原名叫张岗村,昔我始祖,自唐末宋初迁入太康西25公里张岗以后,安姓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张家把女儿许配给安姓。后来安氏人口重多,把张岗改为安岗,沿用至今。【姓氏族谱】世祖安益是安岗安姓高祖,他生有二子,长子安居,次子安全,分别葬在高祖安益的左右。安居有三个儿子,长子安泰,次子安康,三子安安辛;安全生养两个儿子,长子安庆,次子安庸,他们几人葬在右前方。安泰生二子,长子安柱,次子安杞;安康有三个儿子,长子安盘,次子安止,三儿子安吉;安辛有两个儿子,长子安枢,次子安棠;安庆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和,次子安来,他们葬在左前方。安柱有三个儿子,长子安清,次子安深,三子安浩;安杞有一个儿子安洪;安止两个儿子,长子安仁,次子安俭;安枢有一个儿子叫安渝,他们分别葬在右前。安吉之子叫安行,埋葬穴位又稍前。字辈:锦、淑、桂、熙、基;镒、濂、荣、耀、均;钦、治、樂、然、培;锡、泽、树、動、时;镇、清、林、焕、远、钜、法、相、为、坤。
640.webp.jpg


安氏史记传说

后来宋末我祖先安定在湖州当州官,元明朝安金镜在朝做官;明朝安居任浩增仕郎,安康陕西微州知府,安止浩增仕郎,安吉大同推官,安仁永年县令,安行万全县县令,安禄布政司史,安邦章丘县县令,安都国学生,安九岭九江府,安九思思南知府,安九有国学生;清朝安可磷、安斌、安邦、安国和、安孁武、安孁忠、安孁尹、安起祥、安起明、安凤鸣、安锦书、安步衢、安伟镒、安莫位、安其度、安怒、安鸿绪、安光化、安文英、安士贤、安士英,从宋朝到清朝,我安氏族人官员上百人。有传说,安氏有一石二斗芝麻的官,安氏在明清做官之多,安氏是最兴盛时期。到了明末,李自成攻打“太康”时,城破族人被杀两千余人,唯有一人跑掉,跑到姓洪的家中,至今传说安、洪一家。到现在我村安姓有1658人,王姓15人、李姓50人,皇姓6人,宋姓20人,杜姓7人,薛姓30人,程姓8人,张姓40人,于姓5人,陈姓25人,田姓110人,代姓4人,吴姓25人,刘姓8人,蒋姓7人,郭姓5人,汪姓4人,以上姓氏除田、张两姓之外,都是安氏的外甥,解放后落户到安岗的人家。

安岗是个有名的考古的村庄,自古就有:“南京到北京,安岗好坟茔”的美句。根据安氏碑文记载,安氏茔碑记:太康县城往西三十里,有土岗,叫三侯陵。被称作“三侯陵”的土岗其实有三座,自西北而东南依次称作“西侯陵、中侯陵、东侯陵”,分别是东周时期的孕灵候唐文明,孕感候周文鼎,孕昌候葛文纲的陵墓。中侯陵的旁边便是闻名遐迩的安氏坟茔。知名度极高,史志有载,民间有传“南京到北京,安氏好坟茔”此茔后世将出一石二斗芝麻的官吏等等类似之语,代有传言。驻足安氏茔地,就近细察,大约入葬此茔的有五代人。

西南倾斜,问随行安姓族人,没人知道是谁的坟墓。正宗的安氏茔地在此东侧,地形奇特,四周高高突起,中间低洼,整片茔地,形如人掌。坟茔座座排列井然有序,墓道明堂俱都清晰。

世祖安益是安岗安姓高祖,他生有二子,长子安居,次子安全,分别葬在高祖安益的左右。安居有三个儿子,长子安泰,次子安康,三子安安辛;安全生养两个儿子,长子安庆,次子安庸,他们几人葬在右前方。安泰生二子,长子安柱,次子安杞;安康有三个儿子,长子安盘,次子安止,三儿子安吉;安辛有两个儿子,长子安枢,次子安棠;安庆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和,次子安来,他们葬在左前方。安柱有三个儿子,长子安清,次子安深,三子安浩;安杞有一个儿子安洪;安止两个儿子,长子安仁,次子安俭;安枢有一个儿子叫安渝,他们分别葬在右前。安吉之子叫安行,埋葬穴位又稍前。

细查安氏根源,祖根始于丁氏。丁氏,就是安姓的高祖,安益的母亲。丁氏的弟弟是明朝朱元璋的开国将佐。在灭元之战中,一路提兵北征,来到太康,由于姐夫早亡,便携带姐姐、外甥随军北征,天不佑人,其姐丁氏在征战中中流箭身亡,万般无奈,丁将官在草草埋葬姐姐后,又携外甥安益继续北征,后来征战过程中,安益同舅父又互相失去联系。元乱平定,明朝建立,安益从北面往南寻找母亲的埋骨之所,不经意间来到一个地方,同长子庄的一个张姓女子成了家,他们便开始在这里砍些灌木、乔木,盖起简陋的房屋,这就是安岗的雏形。

今天的安氏坟茔,史书上有记载、乡民中有流传。说是有名的风水先生望天象、察地气所选定的,又听说有人看见一头青眼牛钻入坟地旁边的中侯陵内,还说侯陵的地气要因此而转移到安姓的坟墓之中,并进一步推断说,安姓之族,今后人丁兴旺,官运昌盛,眼下察查安氏茔地,联系上述传言加以考究,这些话也并非虚妄之言啊。你看,一世一人,二世二人,三世五人,四世十二人,五世二十二人......族中之人,做过知州的一人安康,做过推官的一人安吉,做过进士的知县的一人安仁,长寿又为官的一人安棠,仁义又当过官的二人,在国子监上过太学的有二人,在县城上过县学的有三人,在亲王府中当过差的二人,在藩王府中当过书办的三人,有才学而又品行端庄的族中子弟也不在少数。从以上事实来分析,上述关于安氏坟茔风水好,对下辈人有益处的说法,不是毫无根据的假话。然而我是这样认为的,人道重,天道轻,人道近,天道远。如果安姓作为望族,仗着族大,当官的多,而不重人道,横行乡里,仗着家室富有而为富不仁,仗着自己是权势之人作威作福,那就像树木被拔掉了根,它的枝叶势必枯萎。就算是眼下先人的坟茔占据了好地气,占据了帝王将相般阴阳相爱,干支相契的风水宝地,也不一定就像如今这般人丁兴旺、官运昌盛。

而当今的一些人,不观察现状,不审时度势,一味的寻找风水宝地,为先人选择墓地,希望子孙发达,这同不好好耕田、种庄稼,继而吃不上饭,饿肚子,最后又埋怨上天是一样的道理,你说是吗?

我的学生安左告诉我说:请我来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两个孩子安邦、安都,也到了该考取功名的时候了,希望我点拨提携他们;二是父亲有遗愿,想让我在祖坟里栽些柏树,修个安氏茔碑,并在明堂处建个碑亭,并请我代碑文,借以完成父亲的遗愿。

我认为,人道近的很啊!为人子者,心里想着子孙的前途,想着父辈的遗愿,这不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道吗?如今看侯陵并不远,且越发的树木繁盛茂密,微风吹来,飒飒有声,一如晋代望族陈、王、朱、谢,难道真的是地理让他们这样的吗?有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安姓族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关于“三侯陵”并“三侯庙”

据清代光绪五年间修订的“太康县志”记载,太康西三十里,有地曰“三侯陵”,因奉祀埋葬三候而名知也。三候者,乃周人唐文明、周文鼎、葛文纲是也,三人是周历王,重义轻利,每以朝事而直谏,为厉王所不容。以客卿率师灭楚,兵擒上将,不受封赏。经年后复归周室,事宣王,宣王以其功封唐文明为孕灵候,封周文鼎为孕感候,葛文纲为孕昌候。至宋时,宋真宗登泰山封禅,加封三侯陵为真君墓。明孝宗时,三侯陵之东侯陵南曾大兴土木,对历史上的“三侯陵庙”做过大型修缮。李梦阳应乡坤之邀,攥写过“重修三侯陵庙碑记”,因李梦阳属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是以明清以来的“太康县志”中,大多录有此文。

历代英雄呈过去,在抗日战争中安氏英雄蘖出,安叔仁,生前呈在山东省八十一师展书堂独立师中任独营营长,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指挥得力,奋勇杀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临沂战斗中英勇牺牲,现年35岁。

安西论出生于1924年,一个农民家庭,42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淮海战役,挺进大别山,大西南解放战,50年参加抗美援朝,承任连长、营长等职务,2002年因病去世。参加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的还有安良才、安西蓝、安晏山等。

在解放战争中,安桂岭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参加过多次战争,在解放扶沟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为了怀念革命烈士,后人为他修建纪念碑,上刻着“安桂岭烈士永垂不朽”。

而近代更是人才辈出,仅安岗一村就是安氏之荣耀,教育界名人安昆山,及太康县书法协会第一届主席,县委委员有周口市科协委副主席安娜,安西平83年在县城市民政局工作,83年至94年周口市人和办事处任化工厂厂长,94年至2008年在巩县、亳县、蔚氏、商丘、项城从事化工研究。

安岗大事记

古城阳夏,今称太康。谢安大道,煞是宽敞。西行万米,孙岗安岗。三侯之冢,位于中央。曾有集市,熙熙攘攘。后设林场,西北依傍。风水宝地,相得益彰。名扬四邻,十里八乡。此俱往矣,历经沧桑。泯然与众,普通村庄。幸出名人,重振家邦。东有家永,西有霞光。引来项目,万亩之方。兴修道路,跨渠桥梁。水利配套,使用便当。良种良肥,亲自把量。努力打造,全镇粮仓。
项目之中,困难异常。村组干部,日劳夜忙。亏得大众,觉悟发扬。筹集资金,慷慨解囊。纷纷让地,冯家拆墙。户户伐树,薛家扒房。摇旗呐喊,群情激昂。历历好事,难以述讲。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子孙,世世勿忘!再接再厉,代代永昌!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勒石铭记,地久天长!

方子田

1976年,一个秋天的早上,太康县委大院大门口。一行三人行色匆匆,一个三十岁左右干部模样的人单独支好自行车,到门口传达室提笔登记:逊母口公社革委会,吴福义,逊母口公社孙岗大队,安西勋,宋家永,去县生产指挥部汇报工作。
吴福义登记好, 朝安西勋、宋家永二人使一下眼色:“好了,进去吧。”安西勋是骑着自行车带着宋家永的,待安西勋在车棚支自行车的空隙,宋家永怯生生地问吴福义:“姥爷,我们一块去吧?”安西勋也随声附和:“对呀,舅,我们还是一块去吧!”吴福义生气地压低声音反问他们俩:“怎么?你们还想让我向领导先汇报我怎么配的----外甥班子?我把你们交到办公室就完事了。“
在县生产指挥部办公室,一条绿毛毯覆盖着一张乒乓球台大小的会议桌,县委书记胡继禹坐在最里边中间,县委副书记李成运、县革委会副主任刘鸿某、刘宝民,还有一作记录的年轻人分别坐在两旁。安西勋、宋家永一副资深的红卫兵打扮,静静地站在 对着胡书记的对面,像做错事情的小学生,听侯发落。
胡书记放下手中的茶杯,用手拿起桌面的材料,轻轻地点着安西勋、宋家永:”你们这 不是搞二次土改吗!?“
”胡书记,这不是土改, 我们只是把田地重新规划、归整,不是土改,土地属生产队集体所有的性质没有改变。“年仅23岁的宋 家永血气方刚,犹如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
胡继禹沉思了片刻,皱起眉头:“你们划所谓的方子田,政策上有啥依据没有?”
安西勋身子稍向前倾,声音恳切又坚定地说:“有的,国家提出,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胡书记,您开会时也讲过。”
李成运副书记急忙给胡书记打圆场,说:“这个确实有,但,你们的方子田与这政策有怎样的直接关系?”
宋家永对这个问题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了:“我们孙岗大队分13个生产队,2613人,在册耕地6212亩,但由于社员为了下地方便,踩出又弯又斜的生产路,土改划地时候都是按这样的小路划的,现在不方便耕种、收运、灌溉、排涝。”
同样23岁的安西勋也忘了身处啥地方,与宋家永抢回话题:“对,净是些 三尖子地、葫芦头地、布衫襟子地。不规划不中。”
“看来是好事呀,社员拥护吗?王庄东队的社员同意吗?”抓群众来信来访的革委会副主任刘鸿某扬了扬他手中的材料。
安西勋接上他的问话回答:“王庄东队,又称七女生产队,有大五妮、小五妮她们,全是女干部,她们经过王锦富家杜店村的亲戚叫赵啥的,在农委上班······”
“还好意思说人家亲戚呢?人家还说逊母口公社革委会团委书记吴福义,在孙岗大队配了支书安西勋、革委会主任宋家永,这个外甥班子呢?!”刘鸿某打断他的话。
“我安西勋和宋家永都是高中毕业,经社员代表大会选的。”安西勋辩解。
“吴福义举贤不避亲。”宋家永想起吴福义曾说过的话。
“好了,这个事情派人再调查,这里开门见山说正事!说说王庄东队因为啥对方子田有意见吧。”一贯雷厉风行作风出名的胡书记打断了他的叙述。
“只不过是她们生产队的黑地-----不在册的地太多,经过划方子田,伙了大堆,平均分,她们不愿意。”宋家永连忙补充。
“哦,是这个,知道了,好吧,我们研究、研究!回去听通知吧!”胡继禹书记挥了挥手,转而又把手指向记录的年轻人,说:”你把逊母口公社革委会的吴福义叫来。“
    1976年9月初, 逊母口公社革委会团委书记吴福义带领工作队,在孙岗大队部开会,会上,支部书记安西勋,副支书张文林,革委会主任宋家永,会计李新如,13个生产队队长、会计,一应到齐。吴福义宣读太康县委文件:“逊母口公社孙岗大队,本着便于机耕、生产的原则,搞土地划方,其工作大方向是正确的。太康县生产指挥部要求逊母口公社革委会,认真做好工作,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
    1976年9月9日,太康县逊母口公社孙岗大队部,哀乐阵阵,人们戴着黑袖章、白花,抽噎着,安西勋、宋家永领着广大干部、社员,排队瞻仰花圈丛中上毛主席的画像。
    1976年9月中旬,太康县逊母口公社孙岗大队部,安西勋、宋家永召开干部社员大会。安西勋动情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抓革命,促生产。我们要划悲痛为力量,继承他老人家的革命遗志,不折不扣地搞好我们的方子田。”宋家永大声说:“方子田的划分,会方便我们生产,促进我们发展,是我们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新革命!县委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方向,历史会验证我们是正确的!“

    2015年8月12日,太康县逊母口镇孙岗行政村,村西,原大队部旧址。62岁的宋家永教授开着车,带着62岁的安西勋老板,沿方子田中经纬如象棋盘的”万亩方“中新修的水泥路转了一遍,大致用了三个小时。安西勋动情地说:”伙计,还记得1976年吧!“宋家永笑了:”伙计,40年了!老路基,新路!“

641.webp.jpg

642.webp.jpg


此稿为首稿,公示版,如有不正确或是漏写之人或事或姓,请留言更正,编辑后期更正,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太康网(tkw.cc)太康乐讯编辑部


发表于 2021-4-6 18:1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开封| 来自河南
安岗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1 00:0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安全的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