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377|回复: 0

【太康姓氏文化】——柳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11: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柳姓在有160多万人口的太康县的姓氏中,是个人口较少的姓,只有5000人左右。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名声显赫的氏族,曾涌现出不少卓有建树的人物,如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柳开、柳永、柳贯、柳同春、柳亚子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它的起源和迁徙过程。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柳氏出自姬姓。”因此,准确地说柳姓应称为姬姓柳氏。柳氏的姬姓始祖是后稷,即“弃”。《诗经.大雅.生民》对其身世、生平有详细描述。后稷因其母有邰氏女姜塬姓姜而“别姓姬氏”,他的后代建立了周王朝。在后来周王朝所建的太庙中,均以后稷为始祖。后稷生活在距今4100年前后的尧、舜、禹时期。帝尧时,弃任“农师”;帝舜时,弃为最高农业长官“后稷”,他是我国原始农业的著名开拓者之一。后稷生于邰,长于邰,封于邰(即今陕西武功县武功镇),晚年远徙今四川双流县境。在其后的千年间,后稷的后裔失去了世袭农官,西迁至今陕西西部与甘肃东部边区定居繁衍。后来,他的子孙建立了周王朝。鲁国开国元勋是周公旦的长子、鲁公伯禽。传至五代孙即鲁孝公。
据史料记载:柳氏起源于柳下惠,追根疏源应从鲁孝公之子公子展无骇始。无骇在鲁隐公时任“司空”,掌管鲁国土木工程建设,位于士大夫之上,官势显赫,卒后获赐展氏(据史料和展氏族谱记载)。鲁孝公与周文王、周武王具有血缘关系,因他姓姬,所以姬展一脉相承。展无骇之子为展禽。
展禽即柳下惠。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禽,谥号惠,因食采柳惠(今山东新泰西柳),故称柳下惠,别称柳下季,因此而姓柳,为柳氏得柳姓之始祖。(姬姓展氏,姬姓柳氏,展柳一家)。
柳下惠多次任鲁国士师,主管刑罚。据有关方誌谱牒记载,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公元前621年,享年九十九岁,墓葬于今山东新泰市天宝镇郭家村西北。他在百岁生涯中,留下了“三黜不去”、“坐怀不乱”、“严明审案”、“以诚为国”、“谨守国典”、“智退齐师”、“维护昭穆”、“收徒育人”等经典佳话,被后世尊为与孔孟齐名的“和圣”,其道德行为成为儒家所推崇的典范和楷模。
柳下惠及其后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一直集居于鲁国(山东)。公元前256--221年,柳氏族人为躲避秦伐六国之战乱,迁往河东解县平阳、洪洞一带,解县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虞乡镇,该镇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之故里。秦末战乱频繁,他们又回迁重返鲁国,有的迁往汉中,或避往祖国各地定居。
据史料记载,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部分柳氏由山西平阳,洪洞迁往山东。其中一支弟兄三人分了家,他们在迁徙之中有两家分别定居山东宁阳、嘉祥,一家族即又迁徙河南定居太康,至今已580多年,下传二十五世,子孙3260多人,分布在太康、睢县、民权、兰考、西华、鹿邑、柘城等县的几十个村镇。故而太康柳氏与山东嘉祥宁阳柳氏实系三支一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按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一般来说不同民族的家谱是不会续写在一起的。然而太康汉族柳姓和回族柳姓却把家谱续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融合、和谐的赞歌。这里面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风祥、李开芳率太平军北伐,途经安徽、河南。在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史册上,太平天国是滥杀无辜的典型,沿途许多不愿从军的青壮年都成了他们的刀下之鬼。北伐军来到太康,柳氏先祖为躲避兵衅之乱,逃往城内清真寺里避难,躲过了这一劫。为感谢阿訇保护之情,遂加入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至今已有157年的历史。加入回族的柳氏,上溯无谱可稽,辈次排列难免有些紊乱。实际上这支回族柳氏与汉族柳氏源出一脉,血浓于水。念及宗族血统之缘,为消除回汉之隔阂,以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理应不分回汉两族,皆可续入柳氏族谱,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民族团结理念所倡导的。于是在1984年4月,太康回汉两族柳氏经友好协商,把族谱续写在一起,谱写出一首民族团结和谐的颂歌。
《柳氏族谱》中订立了“柳氏族规”。这族规也很有特色,体现了新时代、新风尚,倡导了精神文明,很值得其他姓氏的族规学习和借鉴,现抄录于后。
柳氏族规
一、凡我族众必须破除封建思想,以团结为目的,互谦互让,禁止搞分裂,闹派别。如有意见分歧、口角争执时,应由各村族事委员或者族长等人出面协调解决。各村族众均应尊重其意见。如问题较复杂,无法解决者,则由政府处理。
二、凡我柳氏族人若遭遇天灾人祸之难,族众应发扬互济互助之精神,给以人力物力之援助。困难较大者,可由族事委员会通知各地族众,视其困难程度给以适当的捐资救济,届时众人不得推委。
三、凡我族众应传承祖先之教导,发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之高尚品德;努力搞好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不准以大歁小,以强凌弱,积极倡导精神文明。
四、据国内柳氏宗亲研讨会及统续之呼声,与辈系循环之倡议,经与山东省嘉祥县、宁阳县研讨,特拟定“公卿博才远,学智深邃谦,立志先业振,理道毅清贤,仁孝礼继诚,忠义信崇廉,浩然兴宁静,永庆济昌安,瑞祥旭光照,路泽颐康健,鲁予宏图展,千秋齐开颜”之辈次排列顺序。凡今后增添二十六世人丁,从忠字辈始,谨遵此序,不可乱用。
五、凡我族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应积极服从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各级政府的政策法规,尽职尽责,为国家作出贡献,为柳氏争光,方不辱祖先之盛誉。
六、我柳氏族谱暂定三十年一续。届时族事委员会要负起领导之责任,促其顺利实现。
太康分布

马厂】柳庄

柳庄村位于涡河北岸,东靠赵楼村,西邻李楼村,北邻太马路。

村名由来: 相传南宋时期1280年柳姓人搬来居住,取名叫柳庄,明朝末年1643年李姓人 搬来两户人家在这居住,清朝乾隆年间1766年,赵姓人从赵楼搬来几户再次同住,清末年间1830年杨姓人又从郝庄湾搬来一户 兄弟两人在这落户,解放后几年柳姓人绝户。但几姓人把庄名不动,还叫柳庄村。

独塘柳楼

柳楼自然村位于近靠老涡河东岸,北距西鲁1500米,南与毛庄乡大李村接壤,东离沈庄1000米。

村名由来:很多年前,由一家柳氏人家在此地居住,并盖有一所小楼,故取名柳楼村。

高贤西柳庄

西柳庄东邻江庄,西邻尖庄,南邻王集乡方城,北邻漳岗集。耕地400亩,400口人。居住有柳氏、唐氏两姓。

村名由来: 西柳庄村名因姓氏而得名,村内柳氏户大人多,故取名柳庄。高贤乡有两个柳庄村,因该柳庄村位于另一个柳庄村的西边,为了区分,该村被叫作“西柳庄”。

姓氏族谱 :清朝宣统年间(1899),柳氏先祖柳培碌从太康县城迁至现在的柳庄,逐渐发展壮大。姓唐的一户是姓柳的外甥,在柳庄落户。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