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专家表示,所谓 “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三伏”在夏至后,小暑和大暑之间某日开始,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比去年多出10天,三伏的具体日子是: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 
第一肉鸭肉(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 三伏欲祛暑“九宝”来清补 第一肉:鸭肉 推荐理由:炎热夏季,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鸭肉还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 第一菜:黄瓜 推荐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第一菌:木耳 荐理由:木耳有"黑白双雄"之称。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白木耳又称银耳,是“菌中之冠”,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强心健脑、提神补气等功能。黑木耳味道鲜美,可与动物性食物媲美,被誉为“素中之荤”,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其含铁量丰富,是猪肝的5倍,能养血驻颜乌发,防治缺铁性贫血;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