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7|回复: 4

(转)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0 1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广东中山|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壹贰叁 于 2013-6-20 18:56 编辑

一、2013年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 ,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 ,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10.(6分)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廊腰缦回,各抱地势。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 ,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参考答案】
14.(8分)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15.(5分)(1)黎民不饥不寒(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以手抚鹰坐长叹(4)戎马关山北(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6)有暗香盈袖


三、2013年福建卷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l)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  _____________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_____________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 6分) ( 1)鸡鸣桑树颠 (2)烟光凝而暮山紫 ( 3)此情可待成追忆 (5)惶恐滩头说惶恐(4)烽火扬州路(6)援疑质理
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10.名句名篇默写(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 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8)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 。(《老子》五十八章)
【参考答案】
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10.(8分)(1)神人无功 (2)恐年岁之不吾与(3)无边落木萧萧下 (4)别时茫茫江浸月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濯清涟而不妖 (7)衣冠简朴古风存 (8)福兮祸之所伏


五、2013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12.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诗经?氓》)
(2) _____________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 。 (贾谊《过秦论》)
(3) _____________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考答案】
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
12.(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海客谈瀛洲


六、2013年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既见复关,   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4)_____________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6)_____________,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7)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8)____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14.(1)载笑载言(2)百步九折萦岩峦(3)浑欲不胜簪(4)轻扰慢捻抹复挑(5)能谤讥于市朝(6)率疲弊之卒(7)皆若空游无所依(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分)


七、2013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3)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
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15.(5分)(1)申之以孝悌之义(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鸡鸣桑树颠(4)声断衡阳之浦(5)征蓬出汉塞(6)势拔五岳掩赤城(7)目遇之而成色(8)梧桐更兼细雨(8个小题,从中任选5个小题作答即可)


八、2013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 ”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论语》)
(2)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 __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 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
(5) 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参考答案】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5.(1)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 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4)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5)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九、2013全国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_ ,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  ,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6分)(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2)林寒涧肃,常有髙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每空1分)


十、2013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④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苏轼《前赤壁赋》)
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
12.(7分)
①(3分)B。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13.(8分)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十一、全国大纲版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 。    (王安石《登飞来峰》)
(2)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孟子·公孙丑下》)
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参考答案】
12.【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第(1)题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意思的,给1分。第(2)题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两题意思答对即可。
【命题透析】(1)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2)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技巧点拨】读懂古典诗歌内容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读懂古典诗歌的内容,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入手,微观上,从具体诗句入手,将每句的意思分别叠加,方可构成画面;宏观上要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做深入思考。读懂了诗歌内容,就可以进而把握古典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往往附着在诗人所选定的的具象上,这样具象加上了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就成为了意象。因此把握意向就成为了分析概括诗人情感的关键和捷径。
13.【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登飞来峰》)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为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十二、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参考答案】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10.
(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一句1分,句子中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十三、2013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 。(《荀子? 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4)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  。(《诗经?车舝》)
【参考答案】
14.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答案】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15.【答案】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寄蜉蝣于天地   齐彭殇为妄作
(3)如今有谁堪摘  不相为谋
(4)钟鸣鼎食之家  景行行止

十四、2013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论语》)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  _____________ ,江月年年望相似。_____________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十五、2013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檠弓弩,________________,给其衣食。(班固《苏武传》)
(2)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谁家今夜扁舟子?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吟赏烟霞。__________,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参考答案】
1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13. 【答案】:(1)武能网纺缴,於靬王爱之,(2)青枫浦上不胜愁,何处相思明月楼?(3)乘醉听箫鼓,异日图将好景。

十六、2013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①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乙:①  _____________   ,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②   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 _____________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 ____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
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参考答案】
8.【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9.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10.【答案】
甲: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③谁得而族灭也  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而后人哀之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乙:①民生各有所乐兮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③江间波浪兼天涌  ④杜鹃啼血猿哀鸣 ⑤静影沉璧  ⑥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题型完全与安徽2012高考一致,采用二选一的选考模式,甲为一首诗,乙为组合。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哀”“摧”“璧”等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6分,每空1分,错1字即不得分。

十七、2013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 ______________,皆为惠连;吾人咏歌,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爱人者,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参考答案】
14. (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15.(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发表于 2013-6-20 18: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几乎都不会

点评

落后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0 1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0 18: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东中山| 来自广东
小崔 发表于 2013-6-20 18:56
几乎都不会

落后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0 19: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壹贰叁 发表于 2013-6-20 18:58
落后了吧

难道你会?

点评

呵呵,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0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0 19: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东中山| 来自广东
小崔 发表于 2013-6-20 19:02
难道你会?

呵呵,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