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卫生厅,温州医学院邀请了3名英国医师,与400多名温州的医生共同探讨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在英国,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竟然是医生的必修课程。他们认为,对医生而言,与病人的沟通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药品和手术刀。
是啊!医生亲切的目光,温和的微笑,安慰的话语,能给深陷于病痛之中的患者,带来多大的温暖与安慰啊。自然,患者也会对医生充满了好感与信任。
可是,现状却往往令人失望。
毋庸讳言,今天不少医生的态度的确存在问题,不愿意多看一眼,不愿意多说一句,更不愿意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讲诉。
6月29的《温州商报》报道,说病人去医院看病,医生没问几句,却开了一堆化验单,患者不禁疑惑,到底是机器看病,还是医生看病?
而不少患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却总是不相信医生,总是不相信医院,不尊重医生,不尊重科学,动不动就吵就闹。尤其在今年3月24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医生竟然被患者杀死!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全国竟然有65%的人为之叫好!
中国的医患矛盾到了如此严重对立的地步,可谓“互为因果”,且已“恶性循环”,让人不寒而栗。年轻医生的鲜血,不能白流;悲剧与灾难应该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反省。
中央电视台的张泉灵说,医患双方其实都是替罪羊,根本的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的稀缺,医疗福利的投入不够。
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在节目中呼吁“恨来了,爱回去”。估计让主持人喊喊口号不难,而对症下药却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是,目前,似乎毫无动静;而香港,却已经将医疗福利提高了40%!所以,“港漂”一族,几乎都在期待着七年之后,成为“港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刘院长指出,一个好医生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是医德,第二是医疗技术,第三是要有一个好的沟通本领。
这话没错。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人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总结出了许多的教训,以安身立命。如“防人之心不可无”,如“话到嘴边留半分”……十年 文 革人人自危的惨痛,在每个人的心头刻下了深深的伤痕——《菜根谭》中说,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领导与群众,医生与病人,商家与消费者,教师与学生……你防着我,我防着你——缺乏信任的社会,冰天雪地!
中国本不该这样。
看来,心病还须要用心药治。尊重,可以平息冲突与仇恨;沟通,可以化解误解与怨气;信任与真诚,是治病的良药。
英国医生讲得对,医生的沟通艺术,的确比药品和手术刀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