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6-12 22: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温州 | 来自浙江
降息意味着什么?
文/逍遥
从新闻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自同日起:
(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又一次为自己的预测成功感到高兴,我在QQ签名里说在6月20号前将降息0.25%—0.5%,开始时候很多人以为我喝多了胡言乱语。如今真的降息了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降息将意味着什么?
一:意味着还是为了保8:
年初定下来的7.5%的增长显然是已经跟不上需要了,于是重提确保8的经济增长。为什么要保8,从一则新闻里可以看出一点门道来,那就是无锡市下属的无锡太湖城管委会和无锡市滨湖区华庄街道,向全体机关人员发了一封公开信称,当地政府的拆迁工作推进异常困难,资金异常紧张,融资艰难,贷款困难,所以从6月份起开始,所有机关人员停发工资,只发生活费,等几个拆迁项目签约全部结束后,再视情况恢复工资发放。看来 只能等到将辖区内拆迁完毕将土地拍卖后再补发工资。
一个长三角地区比较富饶的地区亦如此,可见其他地区的财政已经非常困难,政府的寅吃卯粮已经非常严重,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大上项目而资金链的断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地方政府的资金链断裂,那么多米诺骨牌将倒下!放在国外将是政府的破产,而我们的政府将保八来保护而不破产。而刺激经济的发展无非是外贸、投资和消费,在外贸出口越多外汇越来越多只能借给美国人用的时候,外贸越来越不能刺激经济增长,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是很好的方式但效果很慢,那么只能剩下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看近来几个大的新闻是,国家发改部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批准了投资达2000亿的三个钢铁厂,以前以产能过剩为理由不上大的炼铁厂这次一下子上了三个,能说明什么?在大投资项目中还有三个水电站、七个地铁项目、六个机场项目。总投资额估计在2万亿。此外至少6个机场、6个大型水电站、数十个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深水航道项目将在近期获批。2011年因“7·23”动车事故而停工的各地在建高铁项目,也于2012年二季度开始相继复工。据了解停工的铁路项目复工率达到80%。虽然官方强调不可能出台像2008年底那种大范围、大规模的4万亿投资政策,以及不可能松动房地产调控政策,只会形式上的预调微调。但在大投资的刺激下,大部分贷款资金将流向房地产市场,房价将不可避免地报复性上涨。
二:意味着通涨重来:
央行的行为总是非常难让人去理解。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央行一再加息,直到企业开始大面积倒闭时,才改为降息。这次在重复过去。2011年很多企业举借高利贷维持生存的情况下,央行在2011年2月9日、4月6日、7月7日连续加息,加速了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温州的产业危机和金融危机,使温州的大批企业生存困难。而今,温州的企业以及全国的中小企业刚刚恢复元气,央行却降息。
这次降息可以预见的是国务院总理温 家 宝在武汉市召开的“6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4天后就部署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在大投资重启的时候,意味着新一轮的蛋糕给大经济实体分享,那么带来的弊端就是更大通货膨胀,上一轮的4万万亿投资的带来CPI扶摇直上直抵6%的时候,美其名曰输入性通货膨胀,后来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地出台了补救措施使6%的CPI降到了3.8%,如今又开始了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而保8,那么可以预见地今年秋冬交替之际,CPI将暴涨,体现在物价食品类价格将暴涨。因为相关食品的供应不足。我们缺少市场调节机制,缺少市场预测能力,现在农业生产成本上涨,也在不断打击农民的积极性,高成本低收益的农业现状,农民低收入和对市场的不了解,给中间环节的经济利益体有可乘之机,又缺少市场调节能力,农产品的价格浮动将直接导致CPI的不稳定性,这使得现在降息了看起来表面的浮华,之下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历来的宏观调控为权贵的盛宴,全国的老百姓又一次为调控埋单,主要表现在物价飞涨。我们的老百姓将更苦。
三:意味着宏观调控转:
在年初提出我们要绿色的经济增长而不要单看神话般的GDP排名,而现在又重提保8的思路,在国家 提出保八的时候,省级地方就有可能提保9,县市一级可能提保十的经济增长,层层加码,省市县之间要排名、竞争,连续不达标者便政府官员仕途堪忧,搞得大家都很累。围绕着GDP的竞争,又往往转化为对大项目的争夺。因为一个大项目的获批与否,对于当地GDP增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官员们的仕途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高层都部署了“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那么2011年以后的经济宏观调控的方向已经出现改变,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改变为半开放性的货币政策。很简单的道理就是重大项目出台就需要更多的建设资金,所以降息为必然的选择。
虽然降息和重启投资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个人认为降息不如减税,以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不如减少公务财政开支,减少公务员人员数量。这个自身问题不改,怎么降息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都不是根治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