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 发表于 2011-7-9 10:57:47

(转)谈谈写作与发表

本帖最后由 飞鸟 于 2011-7-9 10:57 编辑

谈谈写作与发表
徐宗义
    写作是绞尽脑汁的脑力劳动,不是一件轻松事。有人看后会反对,不对吧,既然如此不轻松,那些美女作家们为何越写越美呢?那些帅哥作家们为何越写越英俊呢?一定是把写作太当真了,名利思想熏心了。论坛上经常有人说把写作当快乐,为什么不学学他们或她们的胸怀?是的,把写作当快乐是一种境界,具备这种境界的人是经历了长期的修心养性,不是嘴皮子说说而已。但是,放眼望去,具备这种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形象地说有如大海捞针,很少见的。我发现,大多数写作者的写作,在快乐的同时追求发表。在他们或她们的心目中,作品能发表出来,那是他们或她们最大的快乐。个人认为,这无可厚非,写出的作品不能见诸文字不是白忙乎一场吗?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耽误自己的瞌睡吗?但是,又有多少作者欣喜而热情地投出去,收获的却是石沉大海呢?可以想像,当这位热情的作者收获“石沉大海”时,他或她的写作快乐就大打折扣了。这种作者的心理活动我不好说,因人而异吧,掷笔摔杯的有,骂编辑撕稿纸的有,从今往后不再投稿的有,拉关系走发表捷径的有,等等,形形色色。应该说,出现这种情况时,写作的快乐是没有的。    作品发表真的那么重要吗?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当然,这还用质疑吗?最起码发表了,可以证明你的写作水平在一个什么位置上。这让我想起了一位陌生作者的一句话,他在他的博客里说——我最最要好的朋友,我告诉你最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我的小说上了最最有影响力的杂志,这是我这一生最最快乐的一件事!这位作者发表的快乐不言而喻,但这位作者的写作水平,真的达到有影响力的高度吗?实际上没有,能登出来,也许版面需要,也许内容切题,也许正合那位编辑的胃口,也许还有别的什么什么,等等。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我投稿经历中的两件事。第一件事发生在十几年前,我写了一篇随笔投到报纸的副刊,结果石沉大海。有一天,我的一位当中学老师的朋友到家里来玩,我对他提说了这事,他叫我把那篇随笔的原稿给他看看。他看后说写得不错呀,为什么发不出来?我黯然地摇头。朋友说,一个星期后保证它见报,结果一个星期后真的见报了。原来,朋友的亲哥就是那家报纸副刊的主编。今天,我再看那篇随笔,我会脸红,确实写的不怎么样,而且用词也非常生涩。还有一件事是关于我写小小说的,那是几年前,我一鼓作气地在省地两报上发表了三十来篇小小说,扪心自问,不是我投的,我把它们都交给一位相好的朋友,他是一位记者,门路可谓四通八达,他把我给的稿子都发了。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喝酒,他对我说,你不知道吧,我的朋友说你是“师傅”,说得我无言以对。今天,我回头再看这些发表过的小小说,我羞愧,我想不明白,那个时候朋友是如何将它们都发表出来了呢?我询问朋友,朋友总是给我一个诡谲的微笑。说实话,那些发表出来的作品,当时的确给了我快乐,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这一点是弗容置疑的。不过今天回头再看那些东西,我却没有一点快乐,相反,还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失落感。于是,我把那些样报深深压在书籍的最底层,不想让写作的朋友们见到那些浅陋的文字和肤浅的构思。可能是那段生活经历太深的缘故,去年,我以此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小说,发表在2010年第六期《读写指南》上,题目就叫《写小说》,不外乎讽刺与调侃的味道。不过,这同时也反映了生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倘若没有这段投稿经历,我也构思不出《写小说》这篇小说。    如此说来,是不是干脆只写不投了?也不是这回事。我的目的只想告诉读者,真性情的轻松写作吧,不要把发表看得太重了,发与不发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现在的发表渠道实在太多了,只要不是****的文字,是不愁不能成书发表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同时我也要告诉朋友们,你的作品没有发表出来,不是你的作品写的不好,没达到发表水平。当然,初学者就另当别论了。实际上,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作者的作品达到了发表水平,构思,立意,语言,叙述技巧,细节运用,等等,都具水准与高度,可以说,有些作者的交流稿件比杂志上发表出来的作品强多了。还有的作者,上稿几次后又很难上稿了,问题是不是他或她的写作退化了呢?不是的,我只能说他或她的作品不对杂志风格或编辑口味。忘记了是在哪里见到一则轶闻,一部作品投了一百多次都退了,多年后发表出来时竟是一部杰作。同时我也会说,那些发表出来的作品,未必就是真正的好作品,对于小小说而言,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衡量好与不好的额定标准,你的作品用与不用,生杀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有些编辑的手里。这样说来,是不是对编辑不公平呢?说实话,不慕名只注重作品质量的好编辑确实很多,我就遇到了一位。他是一位杂志的散文编辑,毕业于鲁迅文学院,我的第一篇四千多字的散文就是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发表出来的,我至今对他感激不尽。从另一个侧面说,是他让我坚定了写作信心,坚定了文学爱好。我相信,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文学圈子,都有自己友好的文学朋友,但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能坚持下来的,不容易,所以,我非常赞成有人说的那句“文贵坚持”。同时,我也非常理解有些作者发表作品了,马上高兴地贴出来欢呼。我认为,他们或他们不是有意贴出来显摆自己,以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让编辑们多在他或她的身上泼撒一些关注的眼光,他们或她们实在是为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而激动,而欣喜,并不仅仅是那几十元稿费的事情,真的不是。他们或她们把发表信息贴出来的目的,是在跟朋友们分享快乐的同时,借此提高自己的写作热情,更大胆地走向前。    不过,对于达到发表水平又长期不能上稿的朋友,这些铺天盖地的发表信息会给他们或她们产生一定的压力,定力差的作者干脆不上论坛了,心想你乐你的,俺眼不见心不烦,打压了很多极具潜力的作者的积极性。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我劝有实力却不能上稿的朋友,一定要在写作与发表的“度”字上多做文章,要相信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比别人差,说不定胜一筹,只是你的好文章没有遇到好的伯乐,潜心磨砺自己的笔锋吧,时时唠叨雪莱那句诗——冬天过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你不但会有写作的快乐,同时也有写作的热情。自然,在此也要提醒那些发表过作品的作者,警惕花环背后的懒散,不求上进,原地踏步,要清醒认识到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是一浪赶一浪,你玩的那点写作技巧,很快就会被时间大幕所笼罩,你应该不但充实生活,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    最后,祝愿所有爱好小小说的朋友,写作快乐,发表也快乐!    以上属于自己一孔之见,请朋友们切勿牵强符会,谢谢!

红珂 发表于 2011-8-15 07:35:38

要发表一篇小说太难了。想想我初投稿时,总是石沉大海。写了十几年后,同事程习武老师到周口当编辑才开始在周口两家报纸上发(感谢程习武老师、董雪丹女士和王吉成先生)。又后几年,又是程习武老师到郑州当编辑,我才在《百花园》、《小小说选刊》(感谢两刊编辑)发。我的一篇三十来岁写的小小说《后娘》(又名:后娘让他别再回家),在我四十多岁时被《北京文学》(感谢白连春编辑)发表后才被多家报刊选来选去,上了中外教材。的确,光为发表而写作,那根本坚持不了的;只为挣钱而写作,那也是坚持不了的。只有真的爱好,真的本着甘愿为文学的百花园添枝加叶,才能把写作进行下去,也才真的写作快乐。也只有快乐写作,才是纯粹的写作,能提高水平的写作。有人说我傻,做事一根筋。不过,也正是傻,不知捞钱;也正是一根筋,不知转弯,才能写作进步吧。傻里,一根筋里,有大幸福和大快乐呢。有人说,奉献才是最大的快乐,我是真的体会到了。每每想到中国许多孩子读过我的作品,外国许多大学生也读过我的作品,我心里就泛起幸福的涟漪。因为,我也为人类的精神大厦添了一片瓦,为教育又加了一块砖(我本是教师),我的生命不太苍白。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金钱社会了,管什么生命苍不苍白,不挣钱写它干嘛。不过,我认为,人的精神永远是第一位的,奉献才是至尊的。写小说当然可以卖钱,因为没钱或是不能活或是活不好,但只为卖钱而写作,写不出好作品。真的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少点儿功利心,多点儿奉献精神,踏踏实实地写出更好的作品吧。这将是您生命中的辉煌。
再:发表作品是难,可是,以我的经历,多少不也发出去了吗?和程习武老师曾是同事,他完全是出于助我之心。可白连春编辑、董雪丹女士和王吉成先生,我之前都不认识,一面皆无。还有郑州两刊的编辑和别的给我发小小说的编辑到现在也无一面。再插个真实的事。我开始发小说是用大名,后来,我用小名红珂发了一篇小说《花儿》,程老师照样给选入了选刊里,后来他还打电话打听红珂是谁呢。这足以说明程老师是看小说不大看人的。所以我说,正直的编辑不少,您只要坚持写,坚持投稿,总会遇上几个的。这里,向这些正直负责的伟大的编辑们致敬!
又多年没有投稿发表小说了。两个长篇已完稿。好好休息一下,充充电,再继续写吧。
长篇小说不打算投稿了,初步打算放网上。想想再说吧。

红珂 发表于 2011-8-15 08:15:43

还感谢冰峰编辑。啥时候见了面,对他们说声:“谢谢。”

飞鸟 发表于 2011-8-15 12:00:39

红珂 发表于 2011-8-15 0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发表一篇小说太难了。想想我初投稿时,总是石沉大海。写了十几年后,同事程习武老师到周口当编辑才开始在 ...

红珂老师好,谢谢支持文学社,是的,写作如果功利化,会很累。作品风格也不会好,而且,极难有自己的风格。

红珂 发表于 2011-8-18 10:02:48

本帖最后由 红珂 于 2011-8-18 10:12 编辑

飞鸟好!

我年长,就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供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参考吧。

其实,坚持写,好好写,就有发表的机会。再说,没发表也不可怕,只要还在追求,就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谈谈写作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