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说、散文、诗歌,我之三个见
本帖最后由 飞鸟 于 2011-5-12 10:26 编辑小说、散文、诗歌,我之三个见
小小说论坛 › 作家风景线 ›
1.浅谈小说艺术的平行与错位美 人每天醒来投入一天的活动中,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与世界平行。而每一天又有着不同的活动内容,这种活动对于单日而比较形成的错位就是人生内容的实质。人生通过这种错位来实现感知世界,完成生命的活动。而小说正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创作。 小说谋篇布局讲究的言尽而意无穷就好比书法,想写成什么样,字与字之间得拿捏好格局,还要有字的不是很清晰的背景,也就是字的轮廓。从形式看段落与段落之间就像字与字之间讲究的章法。书法多见于竖写,草书更见艺术,字与字之间大小不一,看上去是错位,整体看来却是错落有序,美观极了。小说的结构美却是内在的,在小说的内容上。 小说内容每一段落都有相对独立,但又是前后相承接。这些承接形成了内容上的平行。段落以它各自的细节内容参差不齐地呈现出一种错位的假象,完成它的生命。在谋篇布局的时候,首先定好的是背景,或者是小说的基本格调。它的叙述节奏也就有了。背景就好比一个人的理想目标,实现它到达它都有了一个方向,任何一个小说人物都有时代背景,有的清楚明了,有的比较模糊。格调就好比去理想到目标的交通工具,决定着它走的路径。背景不确立,格调不高,小说的思想光芒和艺术特色就会大打折扣。当今社会,或者说当下中国社会,人们素质高了,见识广了,生活远比小说故事精彩,小说应当有另一种美的享受,那就是内容结构上的美。古典小说红楼梦是最好的例子。说到底就是细节处理上很入微,一点点地深入,喜爱小说的朋友一说就懂,就好比一棵风景树,通过有节制的生长,枝叶越多就越好看,它的内部就更显参差,而恰恰与人类的审美是平行的。即小说的艺术要达到平行,细节内容一定得饱和。所以我认为读小说,读的不是故事,而是小说艺术的平行。生活的本身是有趣的,要比生活更有趣,小说就必须给读者于美的享受。也就是说,小说要在故事的基础上写出诗的味道。个人认为,千百年来除了几句名诗能让人铭记于心,再无一篇小说能教人读后倒背如流,熟记于心。有些天才能做到,小说却不是为天才们而产生的。只有在读的过程中让人享受到读者自己能重组的美感,让读者感觉才算是成功的小说。当然这群读者却不是一般读者,它该是爱美而有相当审美能力的人。
2.散文的敏感点及情趣挑逗人身上有敏感点,文章也有它的敏感点。所以写一个题材得先找出它的敏感点来。 比如写游记,有人会写去时的过程,有人则写游的过程。都通过写作者亲身体验而来,越观察细腻就越能触到点上。这个点是作者发现的,又是大家容易忽略且不能忽略的东西,这才可贵。 写作者首先是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有很深的情感,这样去感知,去发现。对经验的一种重新认识。再就是审美高度,特别一些感悟的文章,仅能就事论是,扬扬洒洒解释一通,充其量是忠实的记录,不是经验的发现,重新认识。 在语言的运用上,更要注重的是情趣挑逗。它关系到文章的最大散发性,一句话可能提起人的兴趣,能让人投入到情境中来。当然,不是调味,这里指自我的打动,自觉的语言征别。 总之散文从内容上要有生活气息浓,语言上要个性化,思想上要成熟,对经验的重新发现要细腻要有爱。
3.诗意生活与生活诗意 诗,我认为就是语言的庙堂。首先是人,人是生活的本体,人如果不被潮流和言论所左右,突显的是个性和人格,有个性和人格正是诗人的品德。诗人的语言就是诗,生活的意境诗意盎然。同样,生活中诗意无处不在,但还是要靠人去发现,发现诗意把它记录下来,我就是这样的记录者。 李祚福2011-1-1于深圳
null
呵呵,我不认同作者的一些观点。只有让所有的大多数人都能看懂接受才是好的小说,小说就应该通俗易懂。它不是仅供少数人阅读评论的。楼主创作的《三哥》就很好,都是通俗易懂的句子。我们看小说看的是人物与情节,而不是那些华丽的难懂的词句。如果要读诗不如去看唐诗宋词还更让人回味。 回复 元易 的帖子握手,你的见解乃神语,受教:)
其实我觉得有情,才有散文诗歌与小说。哪一首诗歌,哪一篇散文或者小说,都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尽管,有时候文字是虚构的。。。问好飞鸟版主 回复 草莓味的牛奶 的帖子
是的,问好,有真情才有文学作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