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当代诗歌边缘化简谈
当代诗歌边缘化简谈
来源:小小说作家网 › 小小说论坛 › 文体与现象研究
人类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让我们首先感受到了新世纪新气象下的勃勃朝气。一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张灯结彩,车水马龙。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更把我们带入到了新媒体信息时代。然而,富丽堂皇的背景之下,影射出来的却是人类的贪婪,社会的腐化,乃至世界精神文明的低靡。于是,当代诗歌应运而生。以张荣寰,敖红亮,易道禅等为代表的“世界精神”派是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其主张将诗歌及其理念融入世界文明的内核与灵魂的升化当中。尤见当代诗歌的重要作用。。
诗歌,古已有之。《尚书》载“诗言志,歌永言”。只不过那时的诗歌是分门别类的。《汉书.礼乐者》则记“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钟石口弦。”可见,到了汉朝,诗和歌已经融为一体。众所周知,李唐是诗歌的集大成者,涌现出了像李白,杜甫等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韩愈说“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正体现了那个时候的朝代特色。以苏轼,辛弃疾等人领衔的宋词,是诗歌在形与神上的双重升华,它或长或短,长短句并行使用;它亦景亦情,景与情两相交融。真可谓魅力无限,艺术超群。
然而,到了近代,明清小说日渐昌盛,诗歌之势明显下落。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吟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见,时人对诗歌已经有了其他的理解。上个世纪,受中国社会特殊条件的影响,诗歌也曾掀起过一阵“滔天巨浪”,“象征派”,“朦胧派”等一系列诗歌流派虽各颇有成就,但终只风靡一时。世纪之初,“世界精神派”诞生了,诗歌却早已不复当年。客观的说,现在写诗作诗的人都屈指可数,称的上诗人的除了张,敖,易等人外就更廖廖无几。尽管“世界精神派”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当代诗歌的一定发展,但诗歌正像西方之落日一样远离我们,当代诗歌边缘化触手能及。。
首先,科技是使诗歌边缘化的“罪魁祸首”。多少年以前,当工业革命席卷全球的时候,世界为之一振。从此,人类社会步入了科技时代。作为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诗歌,自然是高科技产物的攻击对象。
诗歌,是思维的启迪,是灵魂的升华。其深刻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最迫切,最深挚的感情。所谓融情与景,情景交融,便是如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然,在绝大程度上是好的,第一生产力宿属科技,实至名归。然而,诗歌却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化,让人纠心,琳琅满目的商品,纷繁各式的游戏,无时不在剥蚀着人们的感情。换而言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下,“偷菜”,“种地”,“养牛”,“牧羊”俨然成为人们的“家常便饭”。之于从前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豪迈;“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情调,当代诗歌不再存焉!!
其次,社会生活使诗歌进一步淡化,是诗歌边缘化的“恶劣环境”。显然,生活是人们活着的最显著特征。人们拥挤在前去工作的柏油马路上,可谓空前。“上班族”是一个诞生不过几十年的词汇,它表现出的是现代人为工作而“狂”的劲野族性!然而,过去的过去却迥然不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人墨客们或欢聚一堂把酒对吟或别居小阁孤芳自赏。与自然交融,与生命交融,颇有情味。
当代社会从根本上区别开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诗歌,作为陶冶情操,修养品性的工具,更突出的是一种精神层面。尽管,精神生活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埋灭的问题,但是,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客观的讲就是,房子,车子才是人们向往的目标。诗歌之精髓于当代人眼里不过天方夜潭,有无无有,随便而已。
最后,个人观念情趣的变化是促使诗歌边缘化的本质原因,是当代诗歌趋于退隐的致命因素。
如果时间画一个句号,将时代定格在过去,那么毫无疑问,文字是最深刻最灵动魅力的体现者。文人墨客挥毫一笔,或清丽明快或抑郁忧伤。然而放眼当代,文字绝大部分只是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工具。诗歌,文字组合穿插并运用多种手法表达多种思想的一类文体,早已不如往昔。不仅变换多样的消费商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各式各样的娱乐休闲常所也已使人目不接暇。央视某频道还标榜了近三十年来人们尤其是80后所喜爱的游戏,可见当代人的情趣爱好已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是无论什么都无法改变的。可是,一个人的情趣爱好却完全可以将它隐藏甚至埋葬。试想一下,没有谁懂得诗歌了,没有谁能够作诗了,更没有谁可以称得上一位诗人了,那么诗歌活着还拥有什么意义,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当代诗歌,已然不是时代的主流了。诸如蚂蚁小说等新颖的文学体裁正逐步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随着全煤体大传播时代的到来,电子文学有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文体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诗歌,尽管现在每况愈下,但谁又能说不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独占敖头呢?时间之河仍将流淌,诗歌之美也将继续承载,诗歌是否会边缘化到底呢?就我们拭目以待吧!
诗在苟廷残喘,歌在蓬勃向上 回复 你无盐我无言 的帖子
精典:)
标题
回复 你无盐我无言 的帖子现在的歌只是迎合了市场经济利益所崔生的畸形体。诗歌本就同根,如果有好的歌词出现,那就不乏有作诗之人。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一个恢复的时期。毕竟我们经历了那么多。杞人忧天是多余的,文化的兴盛衰败是有周期性的。只要有传承,即便古诗词存在一种形体上的消亡,也必将有新的形体出现。这也是我们文明前进的必然趋势。唐诗宋词元曲各自都曾闪耀一时。 回复 元易 的帖子
仙人指路,深刻 回复 你无盐我无言 的帖子
精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