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大许寨镇抗美援朝革命英雄-王德勋
大许寨镇原名四柳树镇习主席深刻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大许寨镇抗美援朝英雄—王德勋
王德勋同志,1929年9月16日-1995年6月,太康县大许寨镇王庙行政村鲍庄村人,1952年7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赴朝参战,正式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步兵112师独立高射炮营高射机枪连,任战士、青年团支委,父亲在朝鲜出色完成各项战斗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得模范数次。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驻吉林通化市营建军训,先后任副班长、正班长。1956年5月复原,任王庙高级社社长,党支部组织委员兼任青年厂厂长、太康县农校水利班班长、鲍庄大队副支书、书记等职务,默默付出服务于社会。
1950年10月,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军发出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王德勋毅然决然报名当志愿军战士,坚决请求上战场,狠狠打击美国侵略者。紧接着,苏保珍连队在灵武稍作调整和动员,便辗转多地,昼夜开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市)换发服装,集结待命。
1952年10月,王德勋跟随部队开进朝鲜作战地域,并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共同抗击侵略者。
据志愿军司令部统计,志愿军伤亡及非战斗减员74.6万人。人民军伤亡26万人,美、李伪军伤亡、被俘109万余人。有些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没有双手、只剩双腿,那些年轻的共青团员姑娘为了照顾他们,二话不说自愿和这些战士结婚。一次我在车站看到用列车拉回来的尸体足足有长长的一列车,每个尸体用一丈白布包裹着运回来。还有些尸体根本就找不到,在战争中被打得一塌糊涂。历史不堪回首,眼看着一位位牺牲的战友,眼里不禁湿润了。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没有抗美援朝就没有新中国的建设啊!
大许寨公社革委会原党委书记,胡性敏同志评价,王德勋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广大志愿军战士和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在战争年代奔赴疆场、英勇战斗,在和平年代扎根农村,始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真正的人民英雄。同志们要学习他,忠于国家,忠于党和人民,好好提高本领,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学习以王德勋等为代表的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奋力前行,让英雄的火种代代相传、薪火不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