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河南所有统筹地区均可网上申报门诊慢特病
12月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医疗保障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河南已累计集采药品726种、耗材173种
在发布会上,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王雪辰说,省医保局成立以来,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在国家集采的基础上,构建跨省集采、省级集采、省辖市片区联盟和公立医院联盟多层次协同联动的集采模式。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累计集采药品726种、耗材173种,集采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王雪辰介绍,与2018年相比,河南省药品价格总水平累计下降23.87%,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累计提升21.8%,“腾笼换鸟”效应初步显现,激励医疗机构逐步优化收入结构,回归功能定位,有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
河南“双通道”药店达472家
截至目前,河南全省开通“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已达472家。在发布会上,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王雪辰说,谈判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这个难题正在逐步得到破解。
“双通道”是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也就是说,纳入“双通道”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可以在定点医院或定点药店购买并报销。
王雪辰介绍,针对一些谈判药品进得了医保但进不了医院的问题,2021年省医保局出台了“双通道”管理政策,在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做好药品配备的基础上,指导定点零售药店合理配备谈判药品,对门诊特定药品实行与定点医疗机构统一的报销政策。
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协议期内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品种共计346个。据统计,2023年3月1日至11月30日,谈判药品在河南省累计销售金额67.25亿元,医保基金支出41.19亿元,平均实际报销比例为61.3%,惠及参保群众1764.1万人次。
王雪辰介绍,除了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等保障政策外,省医保局针对谈判药品专门出台了门诊特定药品政策。将部分用于治疗癌症、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的临床必需、疗效确切、适应症明确、价格较高、适于门诊治疗的谈判药品纳入河南省门诊特定药品范围,实行统一管理。完成待遇认定的参保人员使用门诊特定药品,不设起付线,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80%,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85%左右。
河南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达5076家
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可以直接减轻群众异地就医后“跑腿”和“垫资”的负担。
发布会上,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培峰介绍,目前,全省已开通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达5076家,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达32921家,异地就医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1229家,开通住院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河南省持续扩大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病种范围,在实现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又将发病率较高、垫付资金较多的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10个门诊慢特病病种,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方便了更多门诊慢特病患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升了群众的医保服务体验。
明年,河南所有统筹地区均可网上申报门诊慢特病
对于门诊慢性病患者来说,如何快速申报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发布会上,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培峰介绍,依托国家医保信息系统,河南开发建设了网上申报认定平台,实现门诊慢特病申报认定全流程网办,参保群众自申报之日起5-8个工作日即可享受待遇。
目前,省直、开封、许昌、漯河、信阳、焦作、驻马店7个统筹地区已实现了网上申报认定。截至11月底,7个统筹地区共申报52409人次,通过30489人次,通过率58.18%。计划明年在全省全面开展门诊慢特病网上申报认定。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 线上可办理
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到其他城市工作、生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怎么办?
12月7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为方便流动人员跨省、跨市转移医保关系,参保人员既可以自主选择线上办理,也可以到转出地和转入地医保经办窗口就近办理,办理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
今年1至11月,线上转入转出办理量达到11.78万件。同时,为了解决转移接续期间待遇享受时间不统一、个人账户资金转移周期长的问题,省医保局还研究出台了《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规程》,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医保待遇享受起止时间,调整优化个人账户资金转移方式,着力推进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提质增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