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三阳”陆续出现,症状如何?
近期,有网友称自己又“阳”了。根据百度的搜索指数显示,以“三阳”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在8月初开始快速上涨。从6月至今,时间不到三个月,
“三阳”真的来了吗?
目前,感染情况如何?
新毒株的出现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阳病人不多,症状不重”
8月10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在个人公众号上发文称:这一波三阳病人还不多,大部分(患者)症状不重。
据公开报道显示,7月以来,华山医院感染科病房内收治的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比例约为5%,主要集中在首阳、高龄、基础疾病控制不佳以及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
实际就诊患者中,短期内重复感染、“三阳”的情况很少,“四阳”几乎没有。
新冠病毒阳性率处于低水平流行
根据8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7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7月24日至30日,新冠病毒阳性率13.4%。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门诊新冠感染人数确实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仍处于低水平流行。虽然不排除感染者会继续增加,但现在门诊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和二次感染的,三阳患者非常罕见。
“考虑到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目前的波动应该尚在可控的范围内,居民仍然可以保持平常心。”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表示,目前更重要的是分析症状监测数据,如果新冠感染导致新的临床症状,或者重症率、病死率显著上升时,疾控部门会发出警报,大众需要根据指引加强个人防护。
不必过于在意“几阳”
对于“三阳”,有网友分析:从“二阳”流行高峰至今不过3个月,说明“三阳”与“二阳”的时间间隔在变短,我们不能再用4~6个月的免疫抗体保护去推算“三阳”时间。
胡洋在8月8日的文章中分析:“每个人的免疫能力不同,感染的次数和频率会有不同。大部分人感染的次数多了,症状会减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确实碰到过在短期三个月后又感染一次的情况,但是这些患者大多数都是轻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刚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总体上,新冠感染次数越多,症状越轻。他说:“如果出现了所谓‘三阳’,很多人可能自己都没什么症状,甚至有时候可能某天早晨起来,嗓子有点不舒服,喝点水可能就没事,根本就没在意。这意味着症状轻到可能也就不再去检测,更不用药物。”
王刚认为,对于大多数免疫正常的普通人来说,不用太在意所谓“几阳”的问题。
特殊人群尽早接种“第五针”
按照免疫力周期推测,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现在今秋11月左右。
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秋冬新冠疫情应对准备,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最新疫苗接种方案,明确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该疫苗为今年6月8日国家批准紧急使用的成都威斯克重组三价新冠病毒(XBB+BA.5+Delta变异株)三聚体蛋白疫苗。医保定价确定后,将在各地投入使用。
该方案针对的目标人群应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
二是已完成基础免疫或已感染新冠病毒。对于接种时间间隔,明确在最近一次接种3-6个月后或最近一次感染6个月后(两种情况均发生的,以时间最近的一次为准)。
对于疫苗的选择,则明确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已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疫苗的,现阶段不建议再接种此前印发的接种方案中可选择的其他种类疫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