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做实“引育留用”文章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近年来,太康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抓人才振兴关键点,通过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做实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文章,以“人才之笔”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拓宽渠道“引”才。锚定发展需要,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发动镇村两级党组织,“三级联动”开展“地毯式”调研,建立2522名的太康籍在外英才信息库。注重以招才引智聚人才。招才引智大会三年共引进紧缺人才271名,研究生99人,双一流本科45人。以产业发展引人才。为企业引进高级职称人员73人,技术研发275人,专业技术人员854人。柔性引才领军人才1人,博导1人,博士8人,对接太康县产业集聚的省级锅炉创新中心,研发锅炉系列技术课题,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引凤回巢”返乡创业。召开在外优秀人才座谈会,鼓励回乡创业、领办经济实体。2022年,返乡创业30274人,创办企业567个,带动17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打造基层人才基地。挂牌成立23个乡镇人才服务站,全面评估各乡镇乡村人才供求总量和结构,细分乡村人才供求缺口。不拘一格“育”才。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乡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搭建乡村振兴大讲堂。加大对乡镇党政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省市县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到县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主战场实践锻炼,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才素养。积极引导和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招才引智、三支一扶等方式,为乡镇充实服务一线干部203名。
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站平台优势,培育壮大乡村治理、后备干部、本土人才“三支队伍”,锻造了一批有激情、善思考、勇担当、敢作为的乡村振兴人才骨干。今年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陈国厂既是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又是太康县拔尖人才。他立标杆、树形象,立志把农村土地集约化托管和农村养老产业做大做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再立新功、续写辉煌。优化环境“留”才。完善和创新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体系,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充分活跃起来。落实好“1+21”一揽子人才政策。每年拨付专项人才发展基金500万元,发放拔尖人才津贴39.8万元,发放高端人才津贴博士每人每年5万,研究生每人每年2万元。发放柔性人才津贴12万元。
制定了太康县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落实了人才奖励补贴,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建立在外人才关心关怀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评优评先中予以优先推荐。通过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倡导全社会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风气。人岗相宜“用”才。科学用才,创造成长条件激发队伍内生动能。
坚持“因需统筹、因人选派”分配原则,综合考虑乡村人才专业特点等因素,确保人村匹配、人岗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组织350名专家人才开展服务基层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咨询活动、现场指导等,培训服务农民1.5万人次,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20个,引进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30余项,培养科技示范户1800户。组织开展实用人才技术培训,带动县域西乡镇近2万户农民大力发展西瓜产业,帮助农民提高技术并扩大经营。选派253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思路活的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在全县范围内调优配强8100名网格员全覆盖联系服务35万户群众,通过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谋发展,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