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 发表于 2020-9-7 15:22:29

农村出现儿媳妇“啃老族”




啃老这个词,近年来频频出现,跟“养儿防老”是相对的,指的是年轻人在本该独立的年纪,依然心甘情愿接受父母金钱上的馈赠,继续压榨父母的剩余价值,所以啃老族指的就是亲生子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却频频出现儿媳妇“啃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话还要从奶奶说起,她今年八十多岁了,虽然被父母接到城里居住多年,可还是忘不了以前的好街坊,过一段时间就要回老家晒晒被子住几天,前几天她回来就唉声叹气,说以前的邻居老两口都快70岁了,现在还不享福,还要为儿子一家效劳。

原来,奶奶的邻居蔡阿姨在家带孙子,还要接送大孙女上下学,操持一家六口的三顿饭,蔡阿姨的老伴去邻村打工,一天80块钱,有时候很晚才回来,姥姥这是心疼人家了,但话音一转又开始对老邻居恨铁不成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要从孙子没出生前说起,蔡阿姨有一双儿女,儿子在本村结婚,小两口吃苦耐劳,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等孩子稍微大一些,蔡阿姨看孩子,儿子媳妇都到附近不远的工厂打工,还寻思着以后在城里买套房子,把老两口也接过去。


日子原本过得简简单单,但蔡阿姨老两口总是嫌弃没个孙子延续香火,就几次三番地在儿子和儿媳面前提起,儿子没有这种想法,儿媳妇更是觉得一个女儿挺好,但架不住老两口整天唉声叹气,恰巧有一次儿媳意外怀孕,老两口死活拦着让生下来,儿媳妇说,生下来也可以,但我要继续上班,如果是个儿子,将来还要买房子娶媳妇,我没有这个闲钱。


蔡阿姨两口子满口答应下来,孩子我给你带,将来孙子娶媳妇的钱,我也给你挣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孙子出生了,但蔡阿姨却傻眼了,儿媳妇出了月子就去上班了,孙子想吃奶也没办法,只能喝奶粉,本想在本村要一块地基,给孙子将来娶媳妇,结果儿媳妇不干,说要在城里买房子,首付加房贷,一下子就把老两口的积蓄给掏空了,蔡阿姨老伴还要外出打工赚钱,没办法,答应人家的事,总不能食言,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有人说蔡阿姨的儿媳妇这是“啃老”,自己生的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养,一切都托付给老人算什么?可是儿媳妇也很委屈,自己不想生,本来一个女儿可以生活得很惬意,因为老人的干预,自己变成了二胎妈妈,如果不让老人帮忙,就要做一个全职妈妈,还要背上巨大的压力,这都是老人造成的,让生的是他们,他们就要承受代价。

其实,像蔡阿姨这样的老两口,在农村真的很常见,他们有着很重的传统思想,因为养孩子的成本小一些,加上见识也不那么与时俱进,必须要有孙子的想法就可以理解了,在该养老的年纪还要外出打工赚钱,看起来像是儿媳妇不孝顺,逼着老人养孙子,但啃老的背后,年轻人也非常无奈,有种破罐子破摔的解气成分存在。


这让我想起了老公家的一个亲戚,老两口都有退休金,觉得一个孙子孤单,逼着儿媳妇生二胎,结果又来了一个儿子,这下可好了,儿媳妇在家带俩娃,他们老两口每个月的退休金的60%都奉献了,但就算这样也低声下气,因为儿媳妇整天抱怨压力大,情绪也不是很好,想起来就跟老公争吵,公婆给钱的时候,也接受得特别理直气壮,老人后悔极了,被儿媳啃比被儿子啃难受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老人催生二胎,年轻人该不该听?

有一种说法是肯定的,老人是过来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现在的困难总会过去,年轻人总会发现儿女多的好处,所以听听老人的想法没坏处,再说了,老人也会主动帮忙,出钱出力,全家人一起努力把孩子带大,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也有人非常反对,一代人管不了两代人的事,老人也不要有着旧观念,生孩子是年轻人的事,万一他们不想生,结果就是落埋怨,影响家庭的和睦,所以老人要聪明,不要总是干涉年轻人。

喜欢人多力量大的农村,为啥也不想生二胎了?

以前养孩子是散养,现在是精养,要培养一个孩子,老人的那点付出根本是凤毛麟角,最后还是要父母买单,在年轻人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养俩娃的压力真的会让他们崩溃。

不光如此,农村沉重的彩礼,加上观念的转变,结婚都流行进城买房,农村的男孩结婚越来越难,这也直接他们导致了生孩子的意愿骤减,以前孩子多了在村里有底气,必须要有儿子,如今全变了,听说谁家有俩儿子,不由得替人家担心。


放眼如今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二胎,只有女孩的家庭凤毛麟角,其中老人催生的比比皆是,但他们也在承受着被啃的代价,你是同情还是哀其不争?你身边有这样的老人吗?他们是乐在其中还是咬牙坚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出现儿媳妇“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