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 发表于 2020-6-6 09:14:23

因为不懂摆地摊梗,我被踢出了好友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智能手机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在多数人眼中,会使用它仿佛是理所应当。

然而实际上,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在2019年大约只占到61.2%,

还有一大批不会使用支付宝,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甚至从来没有理解“互联网”这三个字的人存在。

他们的声音淹没在时代的洪水中,

无人问津。

昨晚我看见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不太会使用手机的老人,

窘迫的站在车口操作着手机。

没有乘车码,不会绑定支付宝,

最终他在司机与其他乘客的催促中,

被当众赶下了公交车。


看完故事后,我的心情五味杂陈。

听起来会使用手机这一点,仿佛理所应当。

然而事实上,这位老人是会使用微信的,

但新出现的乘车码,显然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他还没有来得及去学会。

有一些人正在逐渐被甩在身后,

被忽略,甚至被遗忘。

“医院不接受现场挂号,老年人只能坐大厅茫然”

“小孩想吃KFC,老人就带着进去买,但只能扫码点餐,老人就很无助”

“好几次去银行看到有的老奶奶排号的小纸张都打不出来,打出来了就拿着东张西望”

“我妈妈之前偶尔一次坐公交,她不会直接刷新健康码,司机死活不让她坐。我妈一激动卡什么都掉在地上,六十多岁的人了,本身腿不大好,被赶下车给我打电话都快哭出来了”

这些场景就真实的发生在身边,

或者,就发生在我们家人身上。

曾经有一次,

出门前我忘记将联网电视切换到正常电视模式,

晚上回家之后发现,爷爷奶奶由于不会用,

害怕点到付费内容,也不想打扰我们工作,

于是坐着等我们下班,一天都没有打开电视机。


即使我们自认为有在刻意照顾,

但这样的无奈感仿佛无处不在。

我们享受着简单快捷的互联网便利,

老人们却在承担着许多麻烦与窘迫。

互联网时代到底是何时到来的?

是从出门再也不想带现金,

还是从吃饭直接手机点单开始?

好像并没有一个节点,就这样自然到来了。


前两天,就连我家门口的全家便利店,

都开始推行自助式的扫码结账了。

如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意味着什么呢?

寸步难行。

就像被抛弃了。

在这个像“雪国列车”般飞驰的互联网文化,

多数人在奔跑,少数人摔倒了。

于是他们被电脑抛下了,被智能手机抛下了,

被自助餐厅抛下了,甚至是被公共汽车抛下。


每一件崭新的未知的事物,都让老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就真的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积极接受新事物,不能说我都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这么的。”

有人说,家里老人不会用智能机,是因为倚老卖老不肯学。

我不否认的确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但我想,更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想学,

是不想麻烦到年轻一代的我们。

知道我们习惯于快节奏的步伐,担心慢节奏的他们会变成累赘。

互联网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日俱增,他们没有年轻人那般好的记忆力,

难的不是学会,而是难以记住,容易忘记。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并不会给予他们习惯的机会。

只要智能手机一自动更新,

那些好不容易学会熟悉的图标又要打乱重新学,

这太困难了。

他们也想赶上这个狂奔着的社会,


但现实很残酷。

要么儿女不在身边,要么在身边却缺乏耐心。

那么家境贫寒,或是独身的老人呢?

情况更为糟糕,

他们甚至买不起智能手机。

我们习惯于每天醒过来点开微博,

关注最新新闻,理所应当的觉得,每个人都是如此。

然而在疫情期间,

有慌乱的用围巾捂住口鼻的老太太,

有刚收工准备回家却不知封城了的老大爷。

有不会使用淘宝抢购口罩的,

有不会使用外卖软件囤货的,

超市进不去,连医院都没法挂号。


这才是真实的人间百态。

只要你无法跟上脚步,仿佛就会被抛弃淘汰。

前段时间,有一位交警蒙住双眼出门,

想要了解下当地盲人的交通出行情况。

在她准备牵着导盲犬乘公交时,

被司机赶下了车。

理由是,不允许携带宠物。


没有导盲犬她就无法出门,

带了导盲犬司机不允许她上车,

仿佛陷入了死循环。

即使她强调了许多遍“导盲犬不是宠物,可以上公交车”,

司机也不作理会。

其他乘客不光没有一个人帮她说话,

甚至有人破口大骂她耽误发车时间。


发现了吗?

即使离开科技,

这样被抛弃的情况,每一天也都会发生。

有人说这是科技对人类的迫害,是电子产品的歧视。

但我认为,与其说这是科技与人类的对立,

倒不如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立。

科技由人类创造,永远有人正在年轻,

但没有人愿意看见,有人正在老去,有人正在被抛弃。

伤害他们其实并不是科技。

是人与人之间的刻意忽视,

是被淹没的人性关怀。

其实跟不上步伐的又何止是少数人。

你有被人说过或是说过别人“村通网”吗?

追热点速度慢的像村里刚通网那样。


网络流行语,饭圈缩写,

潮流风向,明星八卦,

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新词出现,

令人摸不着头脑,也措手不及。

我有一个朋友小源,平时不太喜欢刷微博,

经常看不懂大家发的朋友圈。

当她在群里问大家啥意思的时候,

总有人说她就是传说中的“村通网”。


虽然大家可能并没有恶意,

但小源总是很在意。

于是她不再努力的想要加入聊天,

变得寡言少语,不愿意在群里说话了。

“多数人”变成“少数人”,

只有一步之遥。

在豆瓣有一个名为“村通网——网络黑化指南”的小组,


12万人追不上步伐,但不想被抛弃的人聚集在这里。

“不懂就问”“什么梗”“啥意思”

点开小组的首页,满屏都是问题。


管理员在简介中写道,

“咱村儿都是刚通网,这里没人嫌你反应慢。”

或许他们都曾觉得自己被外界抛弃,

跟不上现在时代奔跑前进的潮流,

于是大家只能窝在这里报团取暖。

随手搜了下聊天记录,

其实我跟不上潮流的时候也很多。

跟姐妹聊天,最多出现的词就是,

“你llllllb了”

“我又lllllb了”


(lllllb意指lay back落后延迟的意思)

缩写黑话无穷无尽,全部理解真的好难(发出内心的咆哮)

当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在全新的事物前,

我们也会伤心会挫败,会自卑,

即使只是因为一些旁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小区里有位老爷子健忘,他有智能机,经常忘了怎么用。有次请别人帮忙扫码,结果还被转账了。老头气的直哭,说自己没用了,被淘汰了。”

如果这是发生在父母身上呢?

或是发生在未来的我们身上呢?

我们恐惧于被时代抛下的孤独感。

人是社会型动物,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他人相处,

互联网就像连接社会的那一缕纽带,

如果开始断裂,孤独感就会像飓风一样袭来,绝望入骨入髓。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成为弱势群体,

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

不如试着去接受,或是做出点改变,

维持社会的纽带其实并不一定通过网络。

“我帮陌生老爷爷在ATM取过钱,帮老奶奶打开多点的APP扫会员码,还帮助过陌生人在火车站取过票”

“看到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中老年人,每次看到我都会停下来帮他们,希望有人在我不在的地方也能帮帮我爸妈”

趁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

去帮一把不会使用手机的人,多解释一句难懂的流行语。

科技发展或许会抛下部分人,

但人际社会可以选择伸出援手。


我并不认为这是无解之题。

抛弃少数人的向来不是时代,

而是保持无动于衷的多数人。

如果人们都选择蒙上双眼,

才真的会有人被彻底抛弃。

厨卫e选 发表于 2020-6-7 12:44:17

招兼职副业,零投资,靠谱平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为不懂摆地摊梗,我被踢出了好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