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夹牛肉1 发表于 2019-12-29 10:07:50

回娘家,弟媳却嫌弃我买的东西少,才意识到,我真的成了客人

自古以来就有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其实时代发展到今天,现代人的婚姻哪里有“嫁”与“娶”之说,不过就是两个年轻人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又重新组建了一个属于两个人的小家。

从本质上来说,自己依然还是那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然而提到一个大家庭,就不得不说关于这个大家庭中成员相处问题。不是我偏激,很多时候在维持这些关系时,光靠真心是不够的,还要有钱的付出。

还有,你光有钱的付出还不行,你还不能去计较,哪怕是你的理,也得憋在心里不能说。

为什么?因为在今天这个人情社会,人们总是把“钱的付出”当成是“真心的付出”。即便是实心实意的,反倒会被人说成是虚伪,很讽刺。

话说回来,关系都是相互认定的,当一个人主动与你拉开距离的时候,任由你如何努力也是毫无作用的。

所以在维持这些关系时,我们只能说无愧于心就好了。

上个周末,娟姐和丈夫一起回娘家,是中午临时决定的。因为时间匆忙,所以两口子就在路边买了点水果,空手,实在是不好意思。

娟姐的条件不怎么好,但结婚这么多年了,每次回娘家没空过手,唯有这次买东西最少。

去的时候丈夫还顺口提了一句:“要不然我们改天去吧,就买这么少东西,别回你弟媳说闲话。”娟姐立马接过来话来:“都是一家人哪有那么外气,你想多了,即使什么都不买,弟媳看见我们去也会很高兴的。”

我想,这应该是娟姐的心里话,要不然平时也不会表现的那么随意、亲近和自然。




看见娟姐来,弟媳确实显得很热情,父亲出去干活了,母亲和弟弟那就更不用说了。

唯一有点尴尬的是,弟媳的孩子看见娟姐来,忙着就去车里找牛奶零食,因为以往娟姐确实都会给孩子买两箱牛奶和零食的。

等弟媳再看到娟姐就拎着一袋子水果时,脸色有了变化。娟姐没发现,但丈夫发现了。

然后一家人坐屋里聊天,气氛倒也融洽。

傍晚的时候,弟弟留娟姐在家里吃完晚饭再走,平时都忙,这好不容易来一趟。接着弟弟就和弟媳进了厨房,开始准备晚上的饭菜,而当娟姐和母亲在屋里坐了一会后,便想着进厨房搭把手,她是知道弟弟笨手笨脚的。

但万万没想到,她听到了一句让自己不敢置信的话,来自弟媳对弟弟的抱怨:

“看你姐抠门的,偶尔回来一次,就买那么点水果,还不如什么都不买,寒酸谁的啊!”

娟姐立马停住了脚步,一瞬间感觉自己心里酸酸的,也许是夫妻俩正常聊天,弟弟也有帮自己解释,但娟姐就是忍不住的大失所望。

她从来没觉得一顿饭的时间是如此难熬,晚上刚出娘家家门,便将这件事说给了丈夫听,一路无言。

“回娘家,弟媳却嫌弃我买的东西少,才意识到,我真的成了客人!”娟姐跟我说,她一直把弟媳当成一家人,却没想到在弟媳心里,自己只是一个客人,从始至终都是自己自作多情了,没摆清楚自己的位置。

这件事给娟姐的打击很大,听起来觉得没什么,但心里就是很难过。

忽然觉得,那个家再也不是自己的家了,以后真的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再回去,只能抱着走亲戚的态度了。

才发现那个家,也不再是父母的家,而是弟媳的家了,鼻尖又是忍不住一酸。




类似的经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但我自己的舅奶,确确实实跟我讲过一模一样的事。

与娟姐不同的是,舅奶的儿媳直接当着她的面多次嘲讽,意思是,你女儿一点都不疼你,你看每次回来,就买那么一点东西。

我能理解,其实舅奶的心里更不是滋味,她也能理解女儿,也知道女儿是有孝心的,只是不注重这些繁枝缛节。

真正遇到事了,或者有需要了,第一个冲在前头的还是女儿。

只是儿媳不满,心想你到我家里来走亲戚,每次就买那么一点东西,太寒酸人了。说到底,就是没有把对方当做是自己人。

是的,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事情是父母也做不了主的,不是娘家容不下你,而是有人容不下你。

我觉得,现在的人都太现实了,不再像以前人那么简单了,

你对我有多真诚不重要,你为我花多少钱才最重要,岂不知有些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用钱来衡量和判定的。有些时候这些道理行得通,但毕竟不是量身定制,适合每个人的情况。

一个大家庭的那种其乐融融氛围,是我非常憧憬的,当然大家也都是有分寸感的,并不会仗着关系亲密而随便放肆。

有没有发现,不管任何关系的维持,都是需要彼此的格局来支撑的。

但凡有一方狭隘和短浅,再好的关系也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大家都只能看到眼前的得失。太计较的话真没有什么意思,无疑是断了自己的退路。

希望大家最后不要有这样的心理,那将使你在后来寸步难行。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太往心里去,说从今以后没有来往那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做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对待,有人会感动的。

Kim.jeongh 发表于 2020-1-11 23:33:30

小开 发表于 2020-1-2 00:42
看看我们自己身边的那些有儿有女的老人吧!
    到最后能真正长期守着父母的,除了儿子和儿媳之外,还真没 ...

反正我们没做的向你说的这样,我夫人嫁到我们天津了,我们每年都回去好几趟,我们回去的次数比我小姨子、小舅子两家都勤!因此每年我们贡献给铁道部、你们太康的长途不少了,再说了每次回去我都提前把老丈人家缺的生活品都统计或上次离开估算出来要缺的生活物资包括送亲戚的礼物(因为我们都在天津,平时亲戚都去看看或照顾我老丈人,我感谢他们的)都提前在我们从天津动身前都整箱整箱的快递(快递费就得百元为单位,)回去,一趟没几千能回去吗(全部进口品,盐、糖、橄榄油、香皂、洗衣粉、洗衣液、柔顺剂、洗发水、锅、卫生间香氛剂、小食品、咖啡、茶、烟)?我们夫妻给老丈人消费比我小舅子和小姨子都高好几倍!而且这些筹备和计划都是我这个大女婿一手操办,所以女儿是泼出的水的观念改改吧。儿子和女儿都是自己亲生的,为什么就不能平等待之?老家观念太落伍了吧,这样下去会恶性循环的。感情是培养出来,儿女孝不孝跟父母的本身素养、教育程度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儿女的行为与意识多少有父母的影子!这是我的观点。

小开 发表于 2020-1-2 00:42:56


看看我们自己身边的那些有儿有女的老人吧!
    到最后能真正长期守着父母的,除了儿子和儿媳之外,还真没有几个女儿能真正的做得到!(当然那些不孝顺的儿子儿媳除外)
   女儿嫁了人,有了老公有了娃之后,一年里能真正陪伴父母几天呢?女儿嫁得近点的话,逢年过节时才回去看看父母;嫁点远点的女儿,有的甚至要几年才回家一趟两趟看看父母!
   其实,人老了之后,最需要的是陪伴!谁能真正长期的陪伴着老人,老人自然会心疼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娘家,弟媳却嫌弃我买的东西少,才意识到,我真的成了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