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一护士被艾滋病患者咬伤,正紧急治疗!
2019年12月12日11时许,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一名女护士当班期间,在走廊内被一名艾滋病患者无故咬伤手腕。受伤护士正处于阻断治疗中,感染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关信息显示,如果能在24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物,可以达到阻断效果的最大化,即接近100%;
目击者介绍,事发时这名护士刚走到一间病房门口,突然一名男性患者作出不理智举动!该护士被患者咬伤!
附近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立即上前阻拦。受伤护士被送往艾滋病门诊接受伤口处理和阻断药物治疗。
与此同时,院方报警。警方到场后将男子控制。这名患者已被送到公安部门接受调查,袭击护士的动机暂时不详。
事发后,受伤的女护士左手手腕留下一处两厘米伤口。受伤护士只将实情告诉自己的丈夫,心理上备受煎熬。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正在对该护士进行药物阻断和心理疏导,需要等待六个月后方能确定是否被感染。
据该病区负责人介绍,这名护士平日性格温柔,在工作岗位上一直耐心、细心、热心服务患者,事发前和该患者并无任何接触和冲突。
这一事件发生后,医院领导十分重视,第一时间到该护士家中进行探访,关注治疗情况。同时,对该病区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确保该病区秩序正常,医护人员照常为其他患者提供服务。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34年,它的前身是满洲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传染病房,距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传染病院之一,医院先后改名为“奉天市共立医院”“奉天市立传染病院”“沈阳市立传染病院”,1949年11月后,更名为沈阳市传染病院,归沈阳市人民政府卫生局领导,自此,沈阳市传染病院得名至今。1993年增褂了“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牌匾,实行了“大专科,大综合”的发展道路-来源:二三里
记住,艾滋病是有阻断药的,
可在72小时内自救!
附: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No.1
HIV职业暴露是什么?
艾滋病职业暴露,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因职业活动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或携带HIV的生物样本、废弃物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器具刺伤皮肤等情况,导致感染或可能感染HIV的情况。
HIV职业暴露由最初的仅限于医护人员,逐渐扩大覆盖到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人员。在2013年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首次被纳入职业性传染病目录。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不幸因职业暴露感染HIV后可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No.2
HIV职业暴露的预防
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预防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实施标准预防。
2、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3、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在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徒手折毁锐利器具、禁止将使用过的头皮针插入瓶盖、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禁止徒手接触医疗废物。
6)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高危人员给予疫苗等预防接种。
4、人民警察在可能接触工作对象(特别是已知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可以参照上述做法采取防护措施。
No.3
HIV职业暴露后怎么办?
1、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必要时到医疗机构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干净。
2、及时报告用人单位,并在其安排下配合当地职业暴露处置机构进行感染危险性评估、服药(必要时)、随访检测和感染调查等工作。
3、各地的HIV职业暴露处置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向社会公布名单和相关服务信息。
No.4
预防性治疗要重视!!!
1.感染危险性评估及服药:职业暴露处置机构会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对暴露者进行感染危险性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服药,应在暴露后尽快(2小时以内)开始预防性治疗,最好不要超过72小时。如果无法及时获得药物,即使超过72小时也建议服药,但是动物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效果会下降。推荐服药疗程为4周。
2. 用药方案:遵医嘱。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4版),HIV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已改为三联组合方案,不再区分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3.预防性治疗药物储备:对于交通不便的医疗卫生、公安、司法机构,建议根据需要储备少量HIV职业暴露预防性药物。发生职业暴露后,暴露者可以先通过电话在医生指导下服第1次药,然后去处置机构完成其他处置流程。
No.5
随访检测要跟上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无论是否服药,暴露者都要配合当地职业暴露处置机构进行随访检测。分别在暴露24小时内及之后的第4、8、12周和第6个月抽血检测。对于暴露者存在基础疾患或免疫功能低下,产生抗体延迟等特殊情况的,随访期可延长至1年。如果到第6个月或1年仍为HIV抗体阴性,可以排除HIV职业暴露感染。
No.6
感染调查不能少
在随访期内,如果暴露者的HIV抗体发生阳转,处置机构会及时报告给当地的HIV职业暴露调查机构。调查机构会组织专家调查,判定是否属于职业暴露感染,并将调查结论书面告知当事人和用人单位。调查结论作为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