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哥 发表于 2019-10-13 13:39:52

【太康最美乡村】马厂镇常楼行政村(挖杓李村、挖杓张村、小施庄村),村名由来、姓...

马厂镇常楼行政村   常楼行政村村委所在地常楼,自建行政区以来属马厂镇管辖,距离马厂镇政府5公里,东邻王庄行政村,西邻老刘庄行政村玉皇庙,南邻张集镇孟堂,北邻顶集行政村。   全行政村总面积3550亩(其中包含耕地面积、废慌地面积、居住面积、坑面积),全行政村总人口2513人(其中男1213人女1300人)。    1963年设常楼大队,第一任支部书记高玉旗,属马厂公社共辖11个村(顶集、挖杓李、挖杓张、小施庄、常楼、卢庄、欢会寺刘庄、王庄、高庄、孔庄、袁庄)。有学校两处(顶集学校:校长王灿正。欢会寺学校:校长)。当时常楼大队是全县先进大队(有大型54KW发电机组一台各村机井通电,供全大队各村用电浇地打面,主要以浇地为主。)1971年顶集村分流,1975年在常楼村东建中学一处时任第一校长施道义,设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1976年搬迁至常楼东北500米处校长李济青,设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初中一年级二年级4班,1984年常楼学校撤迁。   1977年卢庄、欢会寺刘庄、王庄、高庄、孔庄、袁庄分流。常楼大队乃属马厂公社,辖4个村(常楼、小施庄、挖杓张、挖杓李)时任大队支部书记李玉旺。1984年设建施庄小学校长马花芳,设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共六个班。2005年学校搬迁至常楼西200米占地面积三亩,更名为常楼小学设立六个班(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2012年建教学楼一栋2014年建学生餐厅一栋。   1984年政府体改设常楼行政村支部,书记李玉旺,属马厂镇辖常楼、小施庄、挖杓李、挖杓张4个自然村,沿用至今。常楼行政村历任党支部书记:李玉旺、葛松仁、常树玉、常树然。                        〔常楼重大事件〕   常楼行政村境内有烈士陵墓50多座,在常楼西300米小施庄南300米挖杓李东600米,2013建常楼战斗遗址一处占地5亩内设建烈士纪念碑一坐。   常楼重大事件(常楼战役)这次战斗发生在1948年4月3日上午。部队是在刘邓大南下时刚刚成立一支地方武装(淮阳独立团),该团团长孟凡馨帅领独立团新兵营大约300多人,于1948年3月2日进住常楼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学习、修整。4月2日接上级命令转移接受新的战斗任务,3日早上开始帮老白姓打水、扫地做好事。因我军住扎常楼时间长达一月之久,加之有人秘报郭馨坡部,郭派人多次侦察己全部撑了我军行动。郭帅部1000多人从商丘前移到柘城县南驻扎等待时及,郭部侦察得知我军4月3日准备移防认为时机已到,于4月3日早从柘城南急行军于上午12点到达指定地,然后包围东西南北打死东门西门哨兵冲进寨内,这时村内官兵枪、炮、子弹、手榴弹都己装车正与老乡告别,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打进入寨内。官兵见状开始突围以西门西南二个方向为突破口,两个方向突围近100多人跑至郭楼被郭部下打死打伤近50人其余突围,有部分官兵穿百姓服装得以逃脱,俘虏我军30多人。整个独立团新兵营伤亡近200人,常楼村民两人死亡,而郭部只有一人伤亡。是我军史上最惨烈一场战斗。1948年4月5日刘邓得知后立派黑马白马团追击郭馨坡全部,3天之内基本全歼近1000多人,郭帅部分残兵逃脱。   1948年7月,郭馨坡升任国民党301师师长。1948年10月2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开封后,郭部南逃。      1949年春,郭馨坡任127军副军长,驻扎湖北咸宁一带。5月13日,郭威胁准备起义的128军军长辛少廷说:“我姓郭的翻脸不认人!谁敢投共,我就把他的二斤半(指脑袋)割下来当夜壶用!”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郭看大势已去,便挑选30名亲信,妄图返回河南打游击,途中被解放军击溃。郭化名张大林,以经商作掩护,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流窜。1952年在逃亡中,为掩盖行踪,将新野县船夫张学照勒死,抛尸江中。1956年1月,郭馨坡被太康县公安机关逮捕归案,经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判处死刑。1957年4月12日,被执行枪决。
挖杓李村    挖杓李村建村以来属马厂管辖,解放后属马厂田楼小区,1964年属常楼大队,1984年政府体改属常村行政村,沿用至今。东邻常楼1000米,西邻老刘庄行政村玉皇庙村1000米,南邻张集镇孟堂1000米,北邻挖杓张村400米。全村总面积720亩总人口415人。村名由来   挖杓李村大约500年前有位叫李大成的祖先从洪洞迁入此地。经过100多年的变迁,人口增加近50人,开始做小生意慢慢以挖做木杓子卖为生,方园几十里都来这里买木杓子。随着生意的兴隆名声越来越大销路越来越广,村名挖杓子李开始出现,挖木勺子生意延续一百多年。一至沿用现今。姓氏族谱      挖杓李村有七姓李、张、赵、陈、崔、魏丶孙 ,陈氏族1947年从玉皇庙村搬迁挖杓李,魏氏族1962年分别从魏楼(距挖杓李村南500米)牛庄(距挖杓李村西700米)搬迁至挖杓李,赵氏崔氏族从崔楼(距挖杓李西南500米)搬迁至挖杓李。张氏族从古建筑设址       挖杓李村东北150米处有一座奶奶庙,有近150年史最盛时期1910年至1940年有庙四间占地1.5亩,曾有妮姑在此居住,每9唱戏1958前时期庙拆。1981年在原址重建一座小庙供村民烧香沿述至今。                                                                   挖杓李村东北200处曾建小学一处(挖杓张小学),1978年有时任常楼大队支部书记李玉旺筹建,有挖杓张、挖杓李、小施庄三个村集资捐款捐物(砖、瓦、檩、梁 、窗、桌、椅、板橙等),开设一二三四年级四个班级,时任校长刘新然、张涛、李军旺教师5名,为常楼大队西部村孩子上学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迊和拥护。武汉大学生张国华、信阳师范大学生李伟振等都出自挖杓勺张小学校。1987年学校搬迁至小施庄。建厂史1992年时任支部书记李玉旺在挖杓张小学旧址开建绣花厂、木材加工厂、工艺厂、装饰木条厂,1998年因管理不善倒闭。 民间艺人    挖杓李民间艺人周运兴/1948年生,从小爱唱爱跳爱欢乐,10岁跟随大鼓书名人学艺,每天晚上六七点开始用河南坠子唱三国演义、西游记、小浒等人物故事,第二早上开收粮收钱。在当时这种文化艺术非常流行。三年出师从此以唱大鼓书卖艺为生,曾串三省多县为广大村民文化乐做了很大贡献,同时养活了全家。随着科技广橎电视的发展,他的艺术大鼓书也停止, 2015年因病去逝。名人乡贤   李宗旺/1920年生,1942年任堡财良(会计),此人能说会道方圆几十里打官司,解决矛盾解决问题都来找他都能处理好1993年逝。                                                                                                         李书旺/1930年生,1950年淮阳师范毕业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鹿邑县辛集公社宋庄完小总务主任校长,太康县实验小学总务主仼,太康回族小学总务主任校长,太康县第四中学总务主任,太康县马厂第一中学总务主任,1991年退休1999年3月突发心梗去逝。   李东亮/1982生、男、汉族、本科硕研学历,2003年考入焦作理工学院2007年考入吉林财经学院研究生,现吉林工作。    李国红/1970年生,1986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宇通集团重工消售有限公司经理。    李伟振/1970年生、男、汉族、本科学历,第一位走出挖杓李的大学生,1990年考入信阳师范学院,现在郑州市一家私企业董事长。   李云飞/1977年生、男、汉族,1997年考入吉林工业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现在华为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   魏高峰/1989生、男、汉族、本科学历,2009考入天津大学2013毕业,现北京市审计局工作。   李样容/1930年生,1949年参军51年参加抗美援朝52年入党,转至大庆油田后任大庆钻井队队长,85年转至河北省任丘至今。   李业魁/1957年生,1976年入伍127师381团82炮连,1979年2月参加中越自卫反击,脚部复伤火线入党荣立二等战功。
挖杓张村
      挖杓张村东邻小施庄,西邻田楼行政村牛庄,南邻挖杓李村,北邻顶集行政村,全村总面积930亩人口605人。1951年属田楼小区64年属常楼大队,1984年体改属常楼行政村沿述至今。村名由来   挖杓张村,明清时期王氏始祖王渤精通木工,擅长制作挖勺而远近闻名,后人送号挖勺王,后该村名为挖勺王村。张氏族约300年从太康县西芝麻洼迁入挖杓王村。张迁入后人口增加之快约200年前人口达100多人,而王氏只有十几口人,所以从此改名为挖杓张村。建学校旧址   挖杓张村南200处曾建小学一处(挖杓张小学),1978年有时任常楼大队支部书记李玉旺筹建,有挖杓张、挖杓李、小施庄三个村集资捐款捐物(砖、瓦、檩、梁 、窗、桌、椅、板橙等),开设一二三四年级四个班级,时任校长刘新然、张涛、李军旺教师5名,为常楼大队西部村孩子上学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迊和拥护。武汉大学生张国华、信阳师范大学生李伟振等都出自挖杓勺张小学校。1987年学校搬迁至小施庄。名人乡贤      张全:男、汉1933年生,44年入伍淮阳独立团,1948年商丘毛堌屯战斗牺牲。   张宗宇:男、汉族1933年生,淮阳师范毕业1951年任教,曾任符草楼中学校长马厂中学校长。      张宗方:男、汉族1936生,1955年参加工作曾任清集公社武装部长,太康县老干部局局长,中共党员正科级别现退休。       张耀华:男、汉族1973生,1987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共党正科级别,现任太康县县委办公室主任。      张国华:男、汉族1976生,郑州建筑学院毕业本科学历,现郑州市建筑工程公司总监。

小施庄村      小施村庄:东邻常楼村,西邻挖杓张村,北邻顶集行政村,南邻常楼村耕地。总面积350亩人口258人。村有三姓人家分别是葛氏族、施氏族、刘氏族。村名由来   原村名叫葛路口村,后施姓家族有一名人叫施道贤民国时期任联保主任,有地数顷有权有势故村庄以施庄命名,又因西北五里有大施庄村,与本村施姓同族所以叫小施庄村。姓氏族谱    葛氏昔日人口较少,据老辈讲汉朝时就定居此地,当时村名葛路口相传王莾追刘秀,路经此地打水饮马见村内人少随口曰:甚少其非只一家半人。如此的金玉言致使葛氏单传数年,坟地如此之大足以证明人口不旺,民国以来葛氏人财兴旺才有现在的一百多人。   施姓现有人口30人,民国时人也不多就是有财有势施道贤曾任联保主任有地数顷。      刘姓来的比较晚现人口一百多人。名人乡贤   葛松龄:男、汉族,1934年生淮阳师范毕业,中共党员曾任太康县办公室副主任,文教局副局长人事股长等职。   葛松林:男、汉族1944年生,中共党员武汉华中农学院毕业本科学历,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级别曾著书论文数篇。    刘君然:男、汉族1963年生,1982年入伍军校毕业,中共党员正团级别,现任太康县法院经济厅厅长。      刘同彬:男、汉族1969年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太康县信用联合社主任。      葛广章:男、汉族1968年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山东东营油田经理。

一往而深 发表于 2022-3-17 20:00:59

{:mocs_48:}

王花 发表于 2024-1-8 14:23:28

后庙马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康最美乡村】马厂镇常楼行政村(挖杓李村、挖杓张村、小施庄村),村名由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