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太康】城郊乡薛庄行政村(郑楼、大李、小李、吕布营、万楼、薛庄、刘庄)村名来
薛庄行政村位于太康县城北5公里处,西邻106国道,东邻王东月行政村,北与杨庙乡和王集乡相接壤。民权至太康公路贯穿该行政村,辖郑楼、大李、小李、吕布营、万楼、薛庄、刘庄7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1.64亩,总人数2618人,居住有郑、李、刘、汪、周、 王、江、薛、杜、赵、万、孙共12姓。本行政村李姓最多,现有人口795人。薛庄小学
郑楼村
郑楼位于106国道东300米,北和王集乡李占荣行政村接壤,南邻蒋湾行政村小王庄自然村,东邻大李村。全村耕地面积346亩,总人口382人,居住有郑、汪2姓。
土坯房,约70年,墙厚70厘米【村名由来】原名郑庄,传说此地住有姓郑的8家,明朝后期,改为郑楼,延续至今。
罗汉床,距今约70多年【姓氏族谱】郑姓,郑氏家族历史源远流长,自公元前八零六年始祖郑桓公受封至今,已两千八百多年,涌现出了近七百位出类拔萃的历史名人:始祖郑恒公忠心保国;郑武公奋发图强,开拓东方郑国。法学家郑子产,水利始祖郑国,开边功臣郑吉,经学大师郑玄,史学家郑樵,郑陶荪,诗书画三圣郑虔,航海家郑和民族英雄郑成功,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泰国皇帝郑信等,书写了我郑氏家族的光荣历史,以及唐朝十四状元,九宰相、八附马、二十四朝官(唐代人称郑半朝,又有“上殿满朝郑,下殿满床笏”之说)。 郑姓,北宋后期(1122年),来祖从现朱口镇郑庄迁入,现有人口368人。汪姓,1945年来祖汪培玉、汪培兴兄弟二人从王集乡城寺头村迁入郑楼,现有人口14人。
老榆树高15米,树干周长1.8米,树冠约13米【名人乡贤】
老式织布机,距今约40年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 老式织布机,距今约40年月23日),先祖由河南固始县迁入福建。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在明朝政权陷落后,郑成功为收复台湾,其令福建商船不与荷兰人管理的台湾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的福尔摩沙殖民政府,以台湾为基地建立南明政权。郑二阳,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年)生,万历进士,郑姓十三代祖,安庆巡抚。郑玉廷,1920年6月生,城郊乡郑小楼村人。1945年2月参加革命,1946年7月任冀鲁豫军区十二分区三十团三营一连文书时,牺牲在太康县龙曲。摘自太康县委《太康县革命烈士名录》。郑明富,中共党员,1957年9月生,1977年1月参军,1979年参加对越反击战,荣立3等功,1981年转业,现在太康。郑树怀,1934年生,1956年考入开封大专,任教师,现已退休。郑永生,1987年生,2014年考入郑州大学,本科,现在校读书。郑倩倩,女,1989年生,2014年考入安阳大学,本科,现在校读书。郑秋利,女,1994年生,2015年考入新乡大学,大专现在校读书。郑洋洋,1996年生,2015年考入郑州大学,大专,现在校读书。大李村
大李村位于106国道东侧1公里处,东邻小李,南邻谢庄行政村张庄,北与王集乡接壤。居住有李、周2姓,全村人口459人,耕地面积490亩。
村后椿树9棵,树龄50-60年
【村名由来】明朝天启年间,来祖从清集村西头迁入,取名小李村。清朝后期因人口增多,弟兄六个商量分家,有4家住在原处,取名小李;有2家搬到小李东北角200米处,取名叫东小庄。1949年土地改革时,小李改称大李村,东小庄改为小李村。
耙窗子【姓氏族谱】李姓,始祖李伯敬,元朝至正年间,任河南提举知太康县令,卸任后定居太康县东关,后迁居蒋陵洼。明朝后期(1623),来祖由现清集村迁 木 楼居此地,现有人口443人。李氏世脉用字(25世—31世):均、云、荣、元、思、仰、济、树、为、生(25世)、钦、泽、明、从、化(31世)、锦、运、来、月、成。
李氏家训:一、遵祖;二、孝悌;三、和睦;四、戒贪;五、戒欺骗;六、戒污行;七、戒匪人;八、戒酗酒败德;九、戒游惰败家。周姓,1944年,来祖周元修从城郊乡谭楼村迁入此地,现有人口16人。
太平车车轮【名人乡贤】
牛套李伯敬,男,汉族,元朝至正年间任太康县令,清白自持,适逢太康县大饥荒,尽捐俸银赈济灾民,组织县里豪门望族救灾。县民众感念恩德,不让放还,遂居太康。 李怀生,1938年生,曾在太康县政府任职,正科级干部,现已退休。李泽楠,1983年生,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现在校就读。李泽航,1982年生,1999年考入青岛大学,现在山东省青岛市工作。
小李村
小李村位于大李东北角200米处,东邻吕布营村,北与王集乡接壤,南邻薛庄。全村人口139人,耕地面积245亩。
小李村村东头柳树2棵,树龄50-60年【村名由来】明朝天启年间,来祖从清集村西头迁到此地定居,取名小李村。清朝后期因人口增多,弟兄六个商量分家,有4家住在原处,取名小李;有2家搬到小李东北角200米处,取名叫东小庄。1949年土地改革时,小李改称大李村,东小庄改为小李村。
村东头枣树3棵, 树龄约80年【姓氏族谱】清朝后期(约1816年)由大李分出,本村全姓李,现有人口139人。 【名人乡贤】 李银峰,1998年考入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现在河南省警卫局工作,正营级。李冬霞,女,1994年生,2014年考入洛阳理工学院,本科,现在校就读。李开发,1981年生,2012年考入郑州大学,本科,现在校读书。李潜力,1992年生,2013年考入郑州大学,本科,现在校读书。李帅军,1990年生,2012年考入中国公安大学,现在郑州市公安局工作。吕布营吕布营位于民权至太康公路西约500米处,南邻薛庄,西邻小李,北与杨庙乡接壤。全村共有507人,耕地面积630亩。【村名由来】汉献帝初平五年(公元195年)夏(据老年人讲),曹操再征徐州,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抵御曹军,率领大军来到太康城北8里处,在此布阵,连扎两座营盘:前营、后营,两个营盘遥相呼应,甚为壮观。曹操部将夏侯惇的营盘扎在前营东北八里处,后人取名夏侯营(旧址即现在高朗乡夏侯营行政村),吕布的前营在城郊乡谢庄北约200米处,张庄东南角约300米处,后营在前营北约1000米处(即现在的吕布营村)。曹操与吕布对垒月余,后曹操白天佯装撤兵,夜深派大将张郃偷袭摸营。有勇无谋的吕布不知是计,毫无防备,士兵来不及穿衣、战将来不及披挂盔甲,吕布营内乱作一团。吕布一看,败局已定,无心恋战,随将盔甲扔进水井,扮成士卒,慌忙择路而逃,不知去向。后营即现在的吕布营,后人为不忘此事,故起名为吕布营。【姓氏族谱】王姓(黄门王),来祖王蝉从杨庙乡王湾吴仁寺迁到吕布营,太康县吴仁寺形成“太康三槐堂王氏”;三槐堂王氏后裔清朝王新贞、王辅运为官显赫,在太康县城设立黄门院,形成太康“皇门王氏”,现有人口318人。王姓世脉用字:先、明、元、新、然、在、锦、永、余、锡、远。 王姓(虎头王),又称琅琊王,明朝洪武年间,先祖王昉居住睢县平岗集无影塔,来祖王再传从睢县迁居太康琅琊岗,民国八年(1919)来祖王树明从王集乡方城王新村迁入,现有人口83人。 王姓辈份(10世—19世):龙、元、文、九、德、南、明、治、海、陆。江姓,1941年江培道因住亲戚从王集乡搬到吕布营落户,现有人口4人。李姓,1896年来祖李俊秀带领全家从南京市南村迁至太康县城郊乡吕布营村,现有人口102人。【名人乡贤】王钝(1366年—1404年),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进士,知猗氏县(山西临猗县),明朝洪武年间,徵授礼部主事,三槐堂王氏后裔。 王余峰,1980年生,1996年考入长春教育学院,现在吉林工作。李文杰,女,1993年生,2013年考入洛阳工学院,二本,现在校读书。李文帅,1995年生,2015年考入武汉大学,本科,现在校读书。李俊香,女,1990年生,2012年考入武汉大学,本科,在郑州金融银行工作。王炯,1996年考入郑州大学,现在郑州工作。李尚信,1927年生,1946年参军,历任拉萨市行政科科长、城建局长、建设厅厅长,1989年退休,现在郑州干休所养老。【非遗项目】吕布营武术队
建国初期,吕布营村青壮年崇尚武术,聘请高朗乡安庙行政村张庄寨自然村张清和任教练,主要传授气功、刀、枪、剑、戟、九节钢鞭等武术,经过刻苦练习,王配然的九节钢鞭舞起来出神入化,王在营的刀、枪、剑、戟无一不精,王在营、王在峰、江培道的气功,能单手开砖,头顶三块转,一拳击碎,人不受伤。王配然老人八十岁时,还经常滚钢鞭。吕布营武术队经常外出“跑场子”,游遍了安徽、湖北、河南等地,所到之地深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健在的有江培道、王在朗二位老人。
薛庄村
薛庄村位于106国道西侧约300米处,南邻谢庄,西邻大李,北邻吕布营。全村人口259人,耕地面积290亩。
建国初期民居,土墙、瓦房【村名由来】清康熙年间先祖来到薛庄,因姓氏而得名,称薛庄村。
【姓氏族谱】薛姓,清康熙年间(1662),来祖带领全家从杨庙集迁入此地。现有人口153人。杜姓,清乾隆年间(1763),来祖杜荣带领全家从开封铁塔云寄桥迁入定居,现有人口81人。赵姓,清光绪年间,来祖赵继方从兰考县迁入,现有25人。
薛庄村枣树树干周长60厘米,高约9米,距今约100年【名人乡贤】杜盼盼,女,1997年生,2013年考入郑州美术学院,本科,现在校就读。杜鹏辉,1987年生,2004年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现在中广合集团贵阳公司工作。杜开辉,1993年生,2013年考入新乡机电学院,本科,现在校就读。杜纪辉,女,1989年生,2008年考入内蒙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在校就读。刘庄村
刘庄村位于民权至太康公路东侧,北邻万楼,南邻王东月行政村王小楼村,东邻谢洼村。全村耕地面积298亩,人口230人。【村名由来】清朝同治年间,刘姓迁入此地,因全村都姓刘,所以称为刘庄。【姓氏族谱】刘姓,清朝同治年间(1862),从现在太康县城郊乡蜜蜂刘村迁入,现有人口230人。世脉用字(11世—20世):心(11世)、照、云、锡(14世)、永、楼、灿、培、钦、湛(20世)、桂、炳、秀、钧、法、相、焕、炜、之、锦、波、栋、燃、基。【名人乡贤】刘西营,1954年生,1985年考入平顶山师范学院,河大研究生,现在太康县华夏学校高中部任教,高级教师。衡志荣,女,1963年生,1984年考入河大外语学院,本科,现在太康县华夏初中部任教。刘博,1986年生,2004年考入华北水利学院,本科,现在郑州土木工程建筑公司工作。刘宽,1989年生,2007年考入石河子大学,现在北京工作。信息来源:太康城郊 供稿人/胡志广
万楼的历史信息怎么没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