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 发表于 2018-8-9 12:33:14

【太康大美乡村】马头镇大王店行政村,村名由来、姓氏由来、姓氏族谱......

大王店行政村位于马头北距马头镇政府五公里,该村南邻宋屯行政村,北靠睢县平岗乡土地,东连小王店行政村,西接柳河行政村。村内硬化水泥路网络棋布,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干净整洁。排水防污环保设施安排有序不紊,秩序井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一个自然村,六个村民组。总人口1900余人,汉族,居王姓、陈姓、韩姓、张姓四姓村民。王姓人多,占总人数90%,总耕地213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等。1960年建大队,1987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驻地大王店村。1997年经上级批准,原大王店村委会划分为三个村委会,即大王店、小王店、宋屯三个村委会。大王店村村民有传统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爽口润喉,出标万溢,置钱不沉。解放前后和大小生产队都有酿酒作坊,现在只有一家用传统技术还在酿酒。村名由来明朝永乐年间,王氏先祖自安徽省颍上府迁居到此地安家落户,原以姓为村名,名王庄。后演变成王店。天长日久,人口日众,逐渐分居为两个村落,后村东小村以小王店称之至今,西村较大就以大王店称之至今。姓氏族谱柳溪王氏发源地就是大王店村。柳溪王祖讳仪文公、从周公二位先公,祖居安徽省颍上府,家财巨丰富甲一方。原之谱无法稽考,明朝永乐初年(公元1402年),为避难求生存迁徙太康。当时由于官府“吃大户”。颍上府一境皇粮让先祖一户交清,承担起全城赋税,如此,只有倾家荡产难以生存。于是先祖将所有家资变卖成银两,铸成犁雁(老式耕地工具犁子上的配件)用灰涂抹,装载上船,改扮成贩卖犁雁的客商。仪文公偕弟从周公沿运粮河逆水北上,船行至陈留郡县东南150里渔歌店不能前行,即今太康县东北五十里马头镇北柳河集。船只搁浅不能前进,遂登岸占卜,卦语称在此地发迹。此地从元朝末到明朝初长达十六年之久的战乱频繁和天灾人祸,使中原各省十亡其八,道路溱塞,人烟断绝,人稀地荒也。二人商议后,就在此地安家落户。仪文祖就在柳河集东里许,置买田地十数顷,外村庄几处,建宅立院筑庄定居,取村名大王殿,后来用同音减化字叫大王店。从周祖去柳河集西北六里处购买田地安家落户,取村名坝王,原先归陈留县管辖,民国后属太康置地。根据二始祖所居住方位,分为东西两族,世称柳溪王(就是以柳河集之柳为屯居,靠运粮河之溪水,养育辅佐王氏宗亲世代荣耀万古长青)。脉出仪文祖者称东族,脉出从周祖者称西族。惟二位始祖忠孝智身,四德兼备文治武功彪炳汗青,可谓光照于前,而形晃之铸,法制先河,乡校之护,首重民生思深情切。从公元1402年到明清两个朝代,家庭经济富裕,资财积蓄硕丰,为当地富豪。大兴土木扩建家园,重建四合大院,建楼房四十八所,仿古式高大门楼五门照,祖坟茔处建有碑楼三门照。在那时周围百姓传有这几句口头语“站在马头集往北看,楼瓦雪片雾气腾腾王府院。”大王店似北京皇城,真可谓人才兴旺,众人敬仰也。大王店很重视文化修养,明清时期,柳溪王氏家族都在客厅、厢房等处刻有家训、格言,不光有勉励读书的内容,结合习武健身,更多的则是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志欲先前愉以读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动莫若教,居莫若俭,德莫若读,无益之语莫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表达了王店村人修身治家的生活理念和对文明的追求。王氏家族古式楼堂瓦舍被拆,楼址尚存,教育后代的意义和精神永世长存。不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还着重绿化环境,大王店村两头都建有花园,种植腊梅花等花卉品种,乃称花园,现虽花园无存,现在花园的旧址族众村民还是称花园,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柳溪王氏家族在历朝历代都有许多著名人物,因明季兵焚之变,谱牒毁于兵火,无从考察,现以清康熙五十一年重修族谱序中记载,有明朝北京顺天府兴州左屯卫经历司王加孚,清朝伴驾官王栋兆、王栋纯;清朝进士后选训导王士风,清朝候选直隶州同王汝询,布政司经历王建科,清武举候守备王苓、王龙彪,清武举王增绰,王三公后代王峰一,清朝文举麻城知县王显烈,清甲戊科举人王治,清奎文阁典籍王炳瑞,清守备四品顶戴王培德,进士提督学政王士风,附贡生六人,增生七人,邑庠生六十三人,武庠生二十六人,廪生秀才三人,清九品三人,清太学生五十人,文林郎三人等。现有解放军政委王敬斋,北京丰台区副区长王炳臣,副市长王录耀,代理市长王洽惠,国民党黄埔陆军学校副校长师级干部少将王培祖;国家一级编剧王培公,海南省林业局局长县委书记王霞立,上校王立廷,师级干部王业领等十几人。柳溪王宗亲在台湾有炮兵师长王培祖,中校军衔王炳郎,以及王培乾,王炳、王录堂、王志立等。全家迁徙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宗支大有人在。近代以来人才辈出,硕士生三四十人,工程师三十余人,教授十余人,北大研究生数人,美国博士生三人。特别从抗日战争时起,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各个战斗岗位上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对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英雄业绩彪炳千秋,万古流芳。柳溪王历时六百余载,传二十六世,族众拥有二万余人,大部分居住于周口市太康、鹿邑境内。部分散居于郑州、兰考、汝南、睢县、亳州、杞县、柘城、遂平等地,分布六十多个村镇,少数移居全国各地、海峡两岸,个别侨居欧洲,加拿大等地。分支派衍,子孙繁庶。柳溪王,大王店东族。自祖尊迁民来太康已有六百余年历史,重教勤耕、支脉繁荣昌盛、宗亲团结奋进,人才辈出,代有英贤。目前柳溪王大王店王姓总人口1739人。陈姓,老家是杨庙乡陈老庄,解放前逃荒要饭落户到大王店,现有人口15人。韩姓,祖籍是新乡市长垣县,黄河拐湾处茅庐店,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黄河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逃荒要饭落户到大王店,现有人口26人。张姓,符草楼张姓血族爷们,祖上是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民来太康符草楼定居,传九世,明末自符草楼迁移到大王店定居,现有人口120人。特色建筑
石狮子在大王店村委会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原是村内祠堂门前一对旧物,后祠堂建成村委会,石狮子就放在了村委会门前。石狮高70公分,青石质,雕琢精美,两狮头顶各有九个圆形发鬃,左侧石狮脚下踩有一圆球,为公狮,右侧石狮脚下踩有一头小狮子,为母狮。下有一底座,作为门础,底座里侧刻有凹槽,用来安装门槛。石狮整体憨态可掬而又不失威严。据村内老年人讲,此石狮是建祠堂时从外面买回来的,是明朝的东西,其中右侧的石狮子不讲天气多热、多旱,背部始终有水印,尤其临近下雨天,水迹更为明显,十分神奇。好多人都来看,甚至有人掏高价,想要买走。几年前,有一伙人,夜里过来,想要偷走石狮子,刨了很大的一个坑,结果村民听到了动静,石狮子幸免被盗。后来村委会用水泥把狮子座和门楼砌成了一体,妥加保护。
奇珍花木
皂角树大王店村西南角学校西侧有一棵皂角树,树高20米,树身高两米,树围3.5米,整棵树占地一亩许,树形优美,郁郁葱葱,亭亭如盖。树皮灰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分枝,多呈圆锥状,初生极柔软,及长成极坚硬,长10至20厘米,树叶为回羽状复叶,小叶成对分布,卵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开黄白色小花,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8月份以后。荚果镰刀状,长10至50公分不等,劲直或弯曲,果肉稍厚,两面鼓起,内有种子多颗,长圆形,果实成熟后晃动“哗哗”作响。皂角树,属豆科植物,皂荚属,树皮、枝、叶、种子、枝、刺、果荚、根皆可入药,药用价值极高。木材坚实,耐磨耐腐,黄褐色或红褐色条纹,是制作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质原料。该树已生长有一百余年,属树下一村民所有。

讲述人:王参军 王学杰 王焕峰撰稿人:郭化顺 井如德 李陆军

可乐° 发表于 2024-1-27 14:31:43

测试

小崔 发表于 2018-8-9 14:09:10


鹿邑王亚磊 发表于 2020-2-10 17:33:4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康大美乡村】马头镇大王店行政村,村名由来、姓氏由来、姓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