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4-2 1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东深圳 | 来自广东
赞美榆树
春天的变化真快啊!几天的功夫,园里的一棵棵榆树就披上了绿装,已经郁郁葱葱了,而且长出了我小时候就吃过的榆树钱。啊!又是榆树钱嫩绿的时节了。
榆树钱 这一抹新绿,是在给人们报春,她告诉人们:春天来了!她让人们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她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那一串串嫩绿的榆树钱随着微风风摇荡,我忍不住伸手摘了几串,将榆树钱放在嘴里慢慢地品尝,顿时感到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好像尝到了一种新鲜的水果,别有一番风味。
诗曰:“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榆钱儿也叫榆荚,是榆树的种子,榆树靠她来繁衍后代。榆钱儿呈绿色、片状,中间鼓出来,边缘处薄薄的,嫩绿扁圆,一分钱大小,因为它酷似古代麻钱儿,故名榆钱儿。
关于“榆树钱”,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北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善良的农夫,老两口仅靠着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的很苦,但老两口却非常乐善好施,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倾囊相助,是远近闻名的好人。
有一天,农夫出去打柴,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衣衫褴褛、饿的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又动了恻隐之心,就把老者背回了家,老伴看这位老者快要饿死了,就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老者吃饱了,有了精神,看了看农夫的家,叹了口气说:“你们日子过的这样苦,还把仅有的一点米给我吃了,真不知怎样感谢才好”。农妇说:“快别说感谢,天下穷人是一家,家里人不帮助,还有谁能帮呢”。老者听了农妇的话,很受感动,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妇,说:“这是一棵榆树的种子,把她种到院子里,等到长成大树时,如果遇到困难,需要钱时,就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不要贪心”。说完老者就走了。
农夫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果然长出一棵树来。老两口精心地侍候着,浇水、除草、施肥,几年功夫就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更奇怪的是树上竟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虽然有了这棵树,老两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到树下晃下几个铜钱来。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来,被村里的一个恶霸地主知道了,他带着打手,气势汹汹的来到农夫家,把农夫赶了出去,霸占了这棵树。老地主来到树下,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抱着树就晃了起来,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老地主一边晃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喊:“我发财了,我发大财了”。老地主从早晨晃到中午,最后老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此以后,这棵树就再也不落钱了。
是年,天气大旱,地里寸草不生,村民们眼看都要饿死了。村里几个淘气的孩子来到树下玩,看到树上又结出了一串串绿乎乎的东西,孩子们感到好奇,就爬到树上,看到一串串像铜钱一样的绿东西,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到嘴,还微微的有点甜,很好吃,孩子们高兴的告诉了大人。饥饿的村民们纷纷来到树下,吃这种绿东西,奇怪的是人们吃了她以后,就不感到饿,还浑身有劲了。全村人就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
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这棵曾经救活了全村人性命的树,又因为她长的像一串串的钱,就给她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榆树钱”。
品尝着嫩绿的榆树钱,思绪却回到了我的童年。那是60年代初期,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困苦,尤其是农村农民的生活特别贫穷,粮食奇缺,为了填饱肚子,农民经常到山上、田野、河畔去挖野菜来充饥。那时,我才十来岁,经常跟着大人去挖野菜,当时,自己却感到好奇、好玩,充满了生活乐趣。每年春天,等到嫩绿的榆树钱长出后,我就会爬到树上去摘榆树钱吃,还把摘下来的榆树钱拿回家,妈妈就会用榆树钱做出一些寀团子等,让家里人当饭、当菜来吃。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吃这些东西,真没感到有多么难吃,反而感到香甜、可口。那几年,每到开春,我们家都会摘榆树钱充饥。
古代人也吃榆树钱。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榆钱粥后,就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诗句。 榆钱儿在农村是季节性很强的美味佳肴。用句时髦的词来形容:那可都是纯天然、无污染上等的绿色食品。榆钱儿长出来就能吃,而且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农村人从初春开始吃榆树钱儿,到叶子长大后,吃榆树叶子。再后来剥下榆树皮里面的嫩皮,晒干了压成面,做成面条又滑溜又爽口,吃过一次会终生难忘。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我小时候摘榆树钱吃,这些都已经成为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了。这些回忆将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榆树钱儿,我童年难以忘怀的梦。就是这段童年的经历告诉我,不要忘记过去的苦,不要忘记榆树和榆树钱儿。就是这段童年的经历,激励我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鼓舞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立、自强,勇敢前行。
光阴似箭,转眼已经几十年,往事不堪回首。现在,我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每天吃得好、喝的好、睡得好,生活无忧无虑。特别是退休后,悠闲自得,其乐融融。今天,我看到了榆树,又吃到了童年时吃过的榆树钱,不仅使我想起来自己的童年,而且使我对榆树充满了好感,充满了感激之情。尤其是亲身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那一代人们,对榆树的感情最深。因此,我要描写榆树,赞美榆树。
我国古代就有不少文人对榆树进行过描写和赞美,如:
唐代诗人岑参的诗词写到:“道旁榆叶青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北周诗人庾信也有诗句:“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一片》诗词中有“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的句子,用纷纷飘落的榆树钱儿和桂花,隐喻春秋交替。
唐代诗人韩愈在《晚春》一诗里,用浪漫的笔法,写出了春天将要逝去的惋惜:"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扬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做雪飞。”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姹紫嫣红的艳丽景色。
宋人孔平仲写了一首突发奇思妙想的《榆钱诗》:“镂雪裁绡个个圆,日斜风定稳入穿。凭谁细与东君说,买住青春费几钱?”
清代人周亮工也写了一首名为《榆钱》的诗:“苇屋萧条别样贫,交情偏见雨痕新。莫遣逋券谁相答,点点榆钱浪掷人。
宋人余靖的《暮春》诗词中这样写道:“农家榆荚雨,江国鲤鱼肥。”
宋代诗人张舜民有一首诗词--《村居》,这样写道: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诗词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现今一些人也对榆树进行了描写和赞美,有不少唯美的句子:
“春风轻轻地吹着,细雨悄悄滋润,榆树上那褐色的芽,变成柔黄泛绿的圆圆钱儿了。”
“春天来了,榆树的花开的最早,白色的小花瓣浓密的缠绕着树枝,像是伸出的一条条的猫尾巴,生龙活虎,争香斗艳。”
“春天,这棵大树抽出嫩绿的枝丫,别处的树木还没有发芽,这棵大树就有诱人的新芽;榆树钱长出来的时候,看上去微绿中带有一点黄色,这时的榆钱水嫩嫩的,孩子们看到,就想捋一把,含到嘴里,吃到青草的香味。”
“直到树上的微黄颜色消退,榆树钱变为微白色的,树叶才从榆钱背后偷偷地露出来,榆钱满地飞扬,树叶变为幽绿色的;这些幽绿色的榆树叶在微风吹动下,发出“莎莎莎”的声音,好像音乐师弹奏出一首优美的旋律,不紧不慢,娓娓动听。”
“春日大榆树,葱郁巍然,绿冠如云,遮骄阳蔽烈日,撑起一片清凉的世界。夏日常有雨,暴雨袭来时,它任凭狂风把树冠刮得东倒西歪,满树绿叶发出惊天动地的倔强呐喊。它不会倒下,它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无论在多么危险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他都会无私无畏的庇护自己的骨肉。大雨过后,饱含水分的鲜嫩榆钱像一串串垂挂满树的翠玉。过些时日,榆钱由绿逐渐变得浅黄,成熟后的榆钱鸟儿一样,随风飞了,大榆树像伫立在暮色中送儿女远行,面带微笑,却双眼沁满了泪花的慈祥老母。那些“游子”飞落山岗,飘至河畔,田头或沟谷……置身于泥土中,不择贫瘠与富饶,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随遇而安。待明年春雨滋润,阳光抚慰,便欣然破土萌生。”
“春风刮过,路边的小草已长了寸把高,偶然抬头,榆枝已鼓起了红红的嫩芽在微风中摆动。微风中,榆树枝条轻轻的摇曳着,在细密的枝条上,隐约还可以看到好似刚冒出的榆树钱嫩芽,鲜洁而又细嫩,像是害羞的少女,在众人的目光中躲躲闪闪。它虽无滴翠嫣红之美色,只是幅度有限地徘徊在绿与黄色间;它虽无冲天盖地之香气,只是掬到鼻前稍有微弱的凉凉青香;它虽无层层叠叠的艳丽姿色,只是撩起串串色泽娇嫩的绿色;它依然保持着那故有的静穆与矜持的低调,悄然地把春天的讯息,串成一串串的铜钱似地挂满了枝头,告之于世,宣传与民。”
“每年的4月初,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时,榆钱儿就泛白了,一小串一小串的,缀满了枝头,青翠的身姿散发着淡淡甜味,温柔地撒出万种风情。在文人的笔下,榆钱的美丽、精巧和动人,写就了春天的浪漫。唐代诗人皮日休诗曰:“近榆钱兮妆翠靥,映杨柳兮颦愁眉。”近看秀丽的榆钱,就像青绿色的翡翠露出了笑脸,映在水里的杨柳却皱起了眉头。寥寥几个字,却对比地写出了榆钱的神韵、清丽、缠绵婉转、令人动容。”
“榆树是我国比较普通的树种。别看它皮如盔甲但绿的叶子、白色的花,黏黏的内皮都可以食之。特别是花,每到阳春三月,经暖风一吹,呼啦啦缀满枝头。层层叠叠、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如果你近身观赏,一朵朵小百花像孩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让你欣喜若狂。特别是它的清香味,经风一传,飘然入鼻,十里外都能闻得到。但在北方,由于季节的关系,它要比南方的花期迟来近两个月左右。”
我赞美榆树,是因为她虽然长得没有松树那样高大,没有白杨那样挺拔,没有垂柳那样多姿,但她朴实无华,憨厚真诚,任劳任怨,舍得付出,默默奉献。特别是在饥荒的年代,她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包括榆树钱、榆树叶、榆树皮,她使人们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她只有朴实的生存和无私的奉献。
我赞美榆树,是因为她的生命力是很强的,都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只要到了榆钱落地的时候,用不了几天地上就会生出小榆树苗来。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成长。榆树是那样勇敢、那样坚强、那样坚韧,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现今社会,我们把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人称为“榆木疙瘩”。所以,我们说榆树是有骨气的,更赞美榆树那“榆木疙瘩”品质。
我赞美榆树,是因为她还有不少用途。由于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可供家具、装修等用。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场随处可见。用她做出来的家具不仅纹理好看,而且坚固耐用。
二0一八年四月二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