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81|回复: 1

【太康最美乡村】张集镇宋庄行政村(宋庄、田店、孟堂),村名由来、姓氏族谱、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6 15: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下方有“大美独塘”微信群哦,欢迎独塘乡亲们入群闲聊,杜绝广告… …

宋庄行政村位于太康县城东南13公里处,任张集镇政府的西方五公里的地方,南邻葛楼,西邻贾楼,北接玉皇庙,东连王庄寨。 全村总面积1715亩,可耕地1450亩,村庄占地265亩。 行政村下辖有:宋庄、田店、孟堂三个自然村。

【行政村的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庄行政村原属于葛楼大队,1975年设立张集乡时,从葛楼大队分出,设立宋庄行政村。 第一任支部书记是宋玉芬,大队长赵秀荣,会计徐公明。这任支部从一九七五年接任。 第二任支部书记是夏友才、宋继平任文书。 下一任支部书记翟同新。 从一九八八年到二零零二年,支部书记翟祥明,主任王爱勤,文书宋全玉。 现任支部从二零零六年接直到今天,支部书记徐汝峰,主任宋继行,文书田凯全。

【行政村的成绩】 宋庄行政村历任支部和两委班子,艰苦奋斗,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支部带领群众搞现代化农业,建造现代化农业高产田,开挖田间排灌沟河三公里,打深水机井三十眼,修建大的过路桥一座,田间生产桥十八座,修理破桥一座。 乡亲们捐木料,兑砖瓦建一所村级小学,村内设有卫生室一个,幼儿园一所,阅览室一处,阅读书籍4000多册,方便了儿童入学,乡亲就医,丰富了乡亲们的文化生活。 修建柏油路、水泥路6公里,方便群众出行。 党支部引导群众发家致富,支持大家办工厂、农厂、养殖厂。如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宋宁办起了养猪厂,田坤柱办起了养羊厂、田红章办起了服装厂等。现任支部一班人,正带领宋庄群众阔步向前迈进。 (支部书记徐汝峰 主任宋继行提供材料)

宋庄自然村

宋庄位于太康县城东南十三公里的地方,位于张集镇政府西五公里处,南与葛楼相邻,北与田店相近,东边是王庄寨,西邻是李红楼。 宋庄总面积550亩,可耕地450亩,村庄占地100亩。 全村总人口400人,其中男201人,女190人。 村中居住的全是宋姓人家。

【村名的由来】 宋氏先祖从外地迁入居住时,别无他姓,都是自己人,就以自己的姓氏为庄名,居住地就叫宋庄,村名几百年从无更改。

☼
姓氏的由来

明朝洪武初年,宋氏先祖在当时政府的安排下,由山西洪桐县迁到河南省太康县华裔。明朝末年,李闯祸乱普天下战乱,后大清稳固,十六世祖,堂兄弟二人回归太邑。十五世祖定居宋庄。

宋继行 宋继州等提供材料
孟堂自然村

孟堂自然村在张集镇山西北方五公里处,东邻王庄寨,南邻宋庄和田店,西邻马厂镇的山西老刘庄村北邻马厂镇的挖耳李村,全村总人口400余人,人其中2005人,女1995人,可耕地面积为570亩为570亩,村庄占地90余亩。

【村名由来】 原来住的多是查姓人,后来迁入了几姓人家,人口繁衍之快,而孟姓人却已无一人但村庄及叫孟堂。

【姓氏族谱】 孟堂自然村,住有陈、聂、徐、翟、四姓村民。

【陈氏】 孟堂自然村陈氏一族共33人,为陈、陈胡公后人。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以地为姓,战国时先祖陈惠公,后世子孙以拓为家,宋光宗年间,学师祖迁至东曹寺西二里许营室后叫陈家庄,今叫虎陈寨,虎陈寨是学师祖创世之地,元末文祖避乱太康东北六十里睢拓,太三县之沿,五李河村,后改为陈屯,分派汪党寨,今名丁庄寨,黄庄,顺河集等,清康熙四十年,九世祖英略修族谱,记有如此事等,党陈氏一族于清初从陈屯定居。

辈次排行字目:(从十八世起) 照德传振襄钦培宣树长 宗儒承大道习圣庆繁芳

聂氏:200余人族谱记载:太康夏楼为开荒祖二门,明朝洪武初年于山西有桐迁至河南省,太康县东南四十里的夏楼村,清朝中后期,从夏楼村迁居于孟党村。

宗派字:(六十字,即六十辈) 开化正西象,翻天舜应奇,永国家子登,玉数万从思,令有来祖积,增培乐依希,庆源传多世,存宪照瑞维,高邦占仁贤,善存焕文然,承先延昌盛,武德春秋瀚。

徐氏:孟堂徐氏一族共180人,鼻祖肇自伯益,同禹王治水有功,后代标受封徐国以国为姓,徐氏一族,名人之多,标两全史册,史册族谱皆有记载,明中山五徐达,功勋赫赫明万户侯徐福功满史册,大名鼎鼎人物,不一一举。我孟堂徐氏一族,自十七世祖维敏于太康县明光集的徐寨迁来居住(祖上买地,建宅耕种)落户,至今已历十世。

翟氏: 孟堂翟氏一族万余人,明未鹿邑县的大翟庄迁而来,落户定居于此。

田店自然村

田店自然村在张集镇的西北方五公里处,北邻孟堂村,西南邻李红楼村,南邻宋庄村,东邻王庄寨,该村有400余人,可耕地面积为4%亩村庄占地75亩。

【村名由来】 该村位的姓田人家较多,故而得名,相传此村,建村较早,与符草楼镇的槐寺相差无几,即时人少村稀。田店是明朝到现在的村名,原先叫什么名字?许多碑文支都刻着:太康秋岗。前几年还有用铁箩筐的石碑,其中有明朝嘉清年间主的,有明朝历年间主的,据说早年村里级富有的,有九十九所楼,二十二眼井,还出了一个群马。

【姓氏族谱】 田店自然村住有田、英、聂、王、四姓村民,王氏:5口人,于一九八七年从马厂镇的王楼村迁徒而来,住亲戚户定居于此。

黄氏:10余人口,一九四五年,从安微省的宿明迁徒而来,住亲戚落户定居于此。

聂氏:10口人,一九三三年,以符草楼镇陆湾迁移而来,住亲戚落户定居于此。

田氏:田店田氏一族,465口人。 田氏始祖旺公自明初洪武年间由颖明府迁于太康县之东北四十五里台寨和东南三十余里的田店村,历经二十四世,以勤耕孝传家,明宣德七年丙午登授山东省,腾县训寻人文起,远近乡里科称望族,约有失真,不得已,而如此。

田郡马与田河的传说

相传在北宋初年宋太祖压撤,是有道的明君,勤于朝廷,政开讨论金额,百业俱兴,文臣武将干国治国,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兴修水条件利,垦荒种田,资财积累,殷盛起来,人口繁衍迅速,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各地的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无不努力,生产劳动,建家之业,习文练武,强身建体。此时田店出一公子,年幼时便聪明过人,白天习文夜间练武,习文可以说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白天之学,梦中参想,便有独到心得体会,总有所得不断长劲,日积月累,才学逐渐渊博起来,他决心学古人,如庞士元,昌蒙,欲加发愤,夜间练武,强身建体。此时,田店出一公子,年幼时便聪明过人,白天习文夜问练武,习文可以说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白天之学梦中参想,便有独到的心得体会,总有所得不断长劲,日积月累,才学逐渐渊博起来,他来心学古人,如庞士元,吕蒙,欲加发愤,夜间练武,一招一武,认认真真动作到位,久而久之,日臻功成,后来又云游各地,遍访名师指点,求学各门各派,练得各路拳脚,功力大进,气力倍增,十八般兵器,拿得起,方得下,可说是炉火纯青。他决心学祖,闻鸣起舞,报效国家,田氏少年,便堂堂一表人才,貌可比潘安、徐公。在乡间,人皆夸先赞名扬传外,文武兼修,文武兼进,读书之多,可以说是博贤群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多次比诚,总是为魁。

这田店离太康县城仅二十余里,太康县城离东京汴梁也不过二百里,太祖在位,渴思文臣武将他深知千写易得,一将难求,要治国强国,人才何等重要,于是宣有全国各选 拔人才,以治国安邦,长治久安,百官群臣,领东推荐选拔能人巧匠,这田公子自然便是地方首先得推荐的一位。太祖见之,基是喜爱,但膝长谈,设宴招待,深知这田公子年岁虽不基大,文稻武略,却是不凡,出类拔萃,便留于宫中,命重臣,热情待之,细心培养,习学宫中礼仪,以待将来之用,为笼共心,太祖便把一位侄女配嫁田公子,于是这田公子便乭田郡马,有传说是田驸马,总之,回家那时出了么一位耳畔才得以祖喜爱,器重的人物,群众传说至今,以上有石碑为证,不过,年多日久,又经十年动乱,石碑无存,保以为证史书亦无记载,只是传闻转事罢了,就这样的传吧,流传于民间是!今有人说此情,张集镇西北方十余里的王庄八方老寨南二、三百来处,便是田家老坟,这田郡马也就安息于此。十年动乱骚乱和旧,田家老坟,石碑被控,传言、石碑很多,堆得很高,后来不知去向,近几年也有事收买石碑的,退休教师,田氏摗,田坤然先生说起此事,他还记得其中两座石碑的碑文,且清楚地记得石碑上刻得保护很是惋惜。

话说田郡马,完婚后,也就住在宫中,不过想家之时,也就皆郡主回去挥望,只是风尘仆仆,路途劳顿太祖知之很是念邻,这般的长于路途之远,颠簸尘扬决定开一条河,于公于私皆有益,上可运粮之物,便于国家社,乡人民众,下情便是,郡马郡主挥家生亲乘船驾舟,全无颠簸尘扬之若,不河动开挖、北至马厂涡河南到黑河二十余里,官府出资民间响应,虽是人工,倒也用不了许多时间此河挖成,清水荡漾,波纹粼粼,如一条巨龙于中原大地蜿蜒,太祖原民皆喜,名曰:运粮河。因经田氏基业——田店又名田河。

如今,田郡马已成传说,田店依然尚存,且有田河在静静地流淌,她向人们诉说着那一般情谊,记载着那一般传奇历史。



发表于 2024-3-14 10:5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孟堂没有姓聂的,瞎胡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