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发帖被拘少年”被退学后闪电复课
本帖最后由 随波逐流 于 2013-11-20 08:57 编辑18日,小杨被所在学校劝退。因为育生中学正在修缮校舍,借用了天水市第四中学的校园,所以图片显示校名为天水四中。
曾因发帖被拘的张家川中学生“鼠标少年”小杨,昨天凌晨1点到7点之间,连发三条微博,称自己将继续到育生中学上学。小杨在认证微博“中学生杨辉”中感谢了支持自己的网友和媒体,并称将好好学习。
11月18日12时20分,微博认证为重庆者羽律师事务所律师的网友@游飞翥发微博称:今晨,甘肃天水杨同学就读的学校以各方面压力太大为由,禁止鼠标少年进入教室,望各界关注帮助。微博发布后,引起新浪、腾讯等各大网站网民大密度评论跟帖。
事发 自习时间被副校长带离学校
律师游飞翥的微博还配有杨某站在学校门口的图片,图片显示该校名为“天水市第四中学”。
杨父杨牛胡表示,小杨获释后,为保障学习不受影响,家人帮其离开原就读的张家川镇中学,转至天水市育生中学借读,学籍仍保留在原校,原计划借读至中考结束。目前,育生中学正在修缮校舍,借用了天水市第四中学的校园保证正常教学。所以,图片显示校名为天水四中。
杨牛胡对记者称,上周五,一位副校长对其表示,希望小杨不要再来育生中学读书,希望杨家重新给小杨找学校,并表示该决定源于校方受到外界压力,其“精神压力已到极限”。
18日6时40分,小杨正常去教室上早自习,7时许,一名副校长将其带出学校,禁止他继续回校上课。小杨目前正读初三,距中考仅半年时间。
事因 申请行政复议后校方压力大
杨牛胡告诉记者,校方始终未明确透露劝退小杨的具体原因。但校方对小杨的态度发生转变,是在杨家就警方的拘留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后。
据杨牛胡透露,小杨转至育生中学后,学习生活未受影响,同学和老师对他“和普通的同学一样”。但在本月中旬,杨家就警方此前的拘留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后,校方多次对杨父坦承“压力很大”。
今年9月,小杨因寻衅滋事罪被警方行政拘留7日。
11月5日,杨牛胡告诉记者,针对张家川警方对小杨处以拘留7日的决定拟申请行政复议,并表示小杨进入看守所后曾遭警方殴打。
11月15日,游飞翥正式向天水市公安局提交请求撤销行政拘留决定的行政复议书,同时向张家川县公安局提出7元钱的刑事赔偿申请,因为7元象征着被拘7天。
进展 甘肃省教育厅责成天水核查
18日中午,甘肃省教育厅官方微博针对小杨被劝退一事作出回应,称“已责成天水市教育局立即核查”,“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一表态获得多数网友认可。网友@敦促施小胖减肥说,“这是个负责任的态度,像是一个老师应该说的话。真诚希望不仅话说得漂亮,事更要办得实在。”
不过,截至18日晚,杨家仍未接到当地教育部门的通知。杨牛胡告诉记者,为减少麻烦,他将联系外地私立学校让儿子就读。
记者18日致电天水市育生中学,校方没有透露劝小杨退学转校的具体原因。
发布 天水媒体披露小杨退学经过
据天水日报报道,2013年10月29日,秦州区育生中学一杨姓副校长受其表弟之托,在没有请示校长、没有履行任何程序、没有任何借读手续的情况下,轻信小杨父亲所谓因其工作调至市区需孩子借读为由的谎话,擅自做主、私开证明,将原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中学初三学生小杨接收到秦州区育生中学借读,该生到校后正常上学。
其间,11月8日,天水市检察机关就小杨网上发帖称其在张家川县公安局被拘期间曾遭警察殴打,对张家川县公安局立案调查时,对小杨进行核实问讯。 11月16日、17日,天水市公安机关对小杨涉嫌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进行问讯调查。依照保护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的要求,以上调查均是在其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监护下进行的。
育生中学该副校长知情后,因其擅自安排小杨借读深感紧张,加之小杨家长迟迟不能提供其承诺的工作调动证明,深感压力巨大,又私下和小杨家长联系做工作,让小杨尽快返回原校就读,企图掩盖其私自安排借读生的错误行为。小杨父亲杨牛胡表示同意,并出具了为该副校长推脱错误责任的所谓书面说明:“现小杨离开育生中学,与育生中学没有任何关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发生了网传小杨18日早上离开学校的一幕。
秦州区教育部门表示,在尊重小杨及其家长意愿的前提下,本着对孩子负责的精神,小杨可在秦州区育生中学继续借读,并需补办正式借读手续,也可返回原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中学就读。新晚
[观察]因网络获罪,又更加热烈地拥抱网络 有人质疑他年纪轻轻俨然有“公知”架势,怀疑背后有推手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的思想肯定没有大人成熟,也会做错事,但你们却一直拿着往事来攻击我,丢不丢人啊?”18日,16岁的小杨在实名认证的个人微博里如此抱怨,起因是他被天水市育生中学劝退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后,网上不断有人爆出他曾抽烟、爆粗口和斗殴等“事迹”。
事实上,这只是小杨与网友较劲的一条微博。最近,他的微博一直处于发了被删,删了又再发的状态。
作为“少年发帖被拘”事件当事人,16岁的小杨在因微博获罪、又在舆论强烈关注下获释后,选择了更加热烈地拥抱社交网络。9月23日获释当天,他开通认证微博“中学生杨辉”,迄今已收获一万余名粉丝。
两个月内,他单在新浪就发了161条微博,内容多是时政类段子和关于自己的新闻。
他的头像是个人照片,而他在张家川的同学,头像用的多是网上的俊男靓女。另外,同学多数上QQ空间,关注游戏和朋友新鲜事。而小杨在新浪微博调侃,“我的中国梦:一、上学不收费;二、就业不求人;三、治病不花钱;四、食品不带毒。”有人质疑他年纪轻轻俨然有“公知”架势,有人怀疑他背后有推手。
而只有在腾讯微博,小杨才释放出另一面,他分享汪峰的歌,帮他“上头条”,也分享迪迦奥特曼的片头曲。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与谩骂声,小杨18日晚选择了关闭微博评论。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小杨与网友的论战:“几年前还在喝酒抽烟打群架的孩子,几年后开始关注国家发展了,只能说这是教育的成功。” 南都
[新华时评]还“被出名”的少年安静的课桌
■新华社记者鹿永建
甘肃张家川发帖被拘少年昨发帖感谢各方关心。由于他被借读学校劝退而起的风波,希望就此可以平息。然而,作为由成年人掌管的这个社会,有责任回答一个问题:一名被抛到舆论风口浪尖上的未成年人能否就此回归常态生活和学习?
少年杨某近段时间被置身社会舆论的大漩涡之中,担负了一个未成年人无法完全承载的社会转型之重。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支持他的方面对他多么关心,也不论成为媒体焦点给他的安全和权利加了几道保险,当社会热点转移之后,他都可能生活在更加复杂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之中。尽管热点巅峰之时万人关注,甚至有人给他戴上“小公知”的桂冠,杨某作为成长之中的少年,可能会因此缺少极其宝贵的同龄人友谊而越发孤单。而这种种情况被众多成年人有意无意间忽略。
社会上有一些未成年人,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从普通人生的抛物线上飞出去,被贴上一种标签,成为同学中的另类,甚至最终失去良好的同伴和同学关系,遭遇比一般未成年人多得多的风险和坎坷。成年人有责任避免让杨某成为这种标签化的少年。
还他安静的课桌,实质是还他一个基于法治的平静环境和心理安全。相关人士有责任让他的过失和错误不会因任何其他考虑而被放大,让他的受教育权不因犯错而被剥夺。当他确知生活在一个安全的法治环境中,就不会因为怕受到威胁而患上“焦点新闻依赖症”。
还他安静的课桌,需要成年人呵护他作为未成年人的生存空间。每个与他发生关系的成年人,包括他的亲人,不管处于什么职业岗位,都有一份保护未成年人的天然职责,都应尊重未成年人的法定权利。
网络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