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发表于 2013-11-15 16:20:30

电信诈骗团伙被抓 300余手机群发千万条诈骗短信

本帖最后由 随波逐流 于 2013-11-15 16:30 编辑


       8台群发器, 332部手机, 每天机械而冰冷地发送着数万条谎言。 邪念制造了它, 贪念传播了它, 接收者的疏忽终于让它变现。 当虚假在流水线上被生产, 被贱卖的不仅仅是个人信息, 还有社会的诚信价值; 被拦截的也不该仅仅只有短信, 还有巨额利益下的不作为。

   本周三,11月13日,天上飘着雨,冷空气来袭的温州,已有冬日的寒意。   
*    温州市看守所108、109审讯室内,小王和小肖不约而同掩面痛哭。本来,这一天是他们准备订婚的大喜日子。 戴着黑框眼镜,浓眉大眼的小王学生气十足,今年才23岁;扎马尾辫,鹅蛋脸的小肖21岁,脸上稚气未脱。如果不是手铐加身,很难将两人与群发电信诈骗短信的首犯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客户都是特大电信诈骗团伙,每日可发送诈骗短信20万条。他们是温州警方近年来,摧毁的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群发电信诈骗团伙。昨天下午,温州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相关案情。   
   一个是在校的法学本科生、一个是服装厂的打工妹。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一条条让人痛失巨款的诈骗短信又是怎么出炉的?   
      经温州市公安局批准,记者走进温州市看守所,寻找这对“诈骗”情侣背后的故事,还原诈骗短信是怎么被发送到受害人手中的。
准备 在QQ群里寻找客户
   今年年初,江西南昌一个较为偏僻的村庄里来了对特殊的租客。租房的是对年轻男女,年纪都是20 岁出头。虽然只有2 个人,却阔绰地租下一套120 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商品房,租金一付就是一年。
      租房的这对男女很少出门,偶尔碰到村民会示好地笑笑。他们不说自己是做什么的,别人也不知道。有村民猜测,他们可能是附近一所大学的学生,家中有钱才搬出来住。
      其实,租房女子姓肖,今年21岁,同住男子姓王,今年23 岁,两人是情侣,均是江西人,家境都很一般。豪气地租下这间套房,是为帮助客户发送短信。除发送一些房产、汽车之类的推销垃圾广告,他们更喜欢“黑单”——那些收费更高的诈骗短信。      
      小肖说,她很爱小王,铤而走险,是为赚钱结婚。小王说,虽然女友带他进入这个圈子,最后身陷囹圄,但他并不恨小肖。      
      两人的相识,源于四年前的一段网恋。那时,小肖在江西一家服装厂打工,小王以一本的成绩考入当地一所名牌大学的法学专业。   
       两年前,小肖被老乡拉去做发送垃圾短信的业务,月工资1300元。干了一年后,老乡见小肖把技术都偷学了过去,将她开除。小肖没有就此抽身,反而决定自己干。 去年年底,她在男友学校附近租下房子建立短信群发工作室。她说,这样既可以和男友生活在一起,也可以和即将毕业的男友一起干“事业”。   
*      虽然学的是法学专业,而且年年都在学校拿奖学金,但看到女友赚到的笔笔巨款,小王心动了。他没有劝女友悬崖勒马,反而将自己的学费交给女友购买设备。      
      工作上,他们分工合作,小王负责短信发送,小肖负责接单子。      时间上,他们和单位的作息时间相同。客户要求,这个时间段发出的短信最具信服力,容易让人上钩。   
      租下房子后的第一天,两人在附近超市买了个大闹钟,将时间调到上午8时。      
      每天起床后,他们各自分工,小王检查群发设备,给300多部手机换上新的手机卡。小肖坐在电脑前,在QQ群里寻找需要发送短信的客户。
       接单 诈骗短信相互“黑”
      最初接活时,小肖主要帮客户发送一些广告短信。她以“短信”为关键词搜寻QQ群申请加入,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拉客户。      
      刚开始,小肖接到的业务量很少。“如果是‘黑单’,量就会比较大,价格比一般短信要高。”小肖说,发送广告类短信收费每条在6分钱左右,而诈骗短信的收费为每条8分。为追求高利润,今年5月份开始,她铤而走险开始接“黑单”。 6月22日,是小肖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她接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单子:客户要发送80万条短信。
       当天上午9点,小肖接到一个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 “发不发单子?” “发呀!” “我要发80万条,内容QQ上发给你。” 挂掉电话不久,有人给小肖发来一段文字:尊敬的客户,贵公司在银行的账户动态令牌次日过期,请登录(空缺)修改。后面还附有一段文字:“网址见短信。”几分钟后,一个网址发到了小肖的手机中。小肖知道,这是个钓鱼网站。紧接着,对方又给小肖发来一个文件包。文件包里面,是全国各地的电话号码。这里面,即将有很多用户成为诈骗团伙的“鱼儿”。 开放的网络给了小肖这些诈骗者们漏洞与机会,小肖也摸索出了一套生意经。
记者:一般都在几点?
小肖:9点左右。早点接单早点发。
记者:钱怎么交易?
小肖:先发短信再给钱。
记者:不怕发了不给钱?
小肖:客户也怕我们骗他们短信发了。
记者:你们之间会相互欺骗吗?
小肖:我们大多只发一半多的数量。短信都不发他们会知道,因为每次发短信肯定会有“鱼”上钩。他们还会把自己的号码也放进来,通过查看短信监督我们有没有发。
记者:会拖着钱不给吗?
小肖:他们会分开打钱,有时候最后一笔款就会没了。那笔80万条短信的单子,他们第一次给了我5万元,等打第二笔钱时就联系不上了。这算是相互“黑”吧。
发送 8台群发器一天可发20万条
       接单后的任务由小王完成。发送程序,在他们的“群发工作室”里完成。说是工作室,其实就是套房里面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拥挤的房内摆着一张长桌子,8台电脑一字排开。每台电脑下面,都放有一个铁质简易鞋架,每个鞋架上均摆着40部手机。      
   “40部手机接入一台电脑就是一个群发器。” 群发器是网上买来的二手货,每台售价2300元。接到诈骗短信内容后,小王会将短信内容进行大致编辑修改,然后复制到电脑的软件中,并将客户发来的电话号码导入。最后按下确定按钮,短信就会开始发送。      
       群发的原理是利用电脑里安装的群发软件,将编辑好的短信通过这些手机发送出去。这只是短信群发的一种,采取手机发送的方式可以将短信发送到全国各地的手机用户。如果利用附近的基站发送,短信发送会受到区域的限制。         
      用来发短信的手机卡,同样是从网上购买的。“一张面值50元的卡,我们只需半价就能买到。”小肖说,网上买手机卡不仅便宜,还没有实名登记,省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      手机卡管理的无序,廉价的手机卡让小肖和小王的诈骗行为,有了不小的牟利空间。小肖介绍,买来的卡只有半价,相当于每条短信的费用只有正常费用的一半。上海有种短信6分卡,通过这种卡发信息,成本只需每条3分。他们通常都是一千张起购买这种卡。      
         一台群发器一个小时可以发送近2万条,8台一起工作,一天最多可以发送20万条左右。按诈骗短信一条收费8分来计算,每条赚5分左右,小王和小肖一天就可以赚一万元左右。   
      小肖说,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客户。两人加入了30多个各类短信群,每个群的人数几乎都爆满,群里面各类人都有,包括电信诈骗的人。      
      事实上,如果别人回复短信,诈骗者也能看到内容。小王说,软件上会显示,很多人发短信骂我们。但对两个利欲熏心的人来说,看多了骂人的话,也习惯与麻木了。
落网 如果没被抓 他即将参加国考
      睡梦中的小王被防盗门发出的一阵“沙沙”声惊醒。他伸手拿起手机看了看:10月11日凌晨4时。时间还早,他倒头继续睡觉。      
         很快,小王再次被惊醒。几名壮汉已将他和女友控制住,同时表明了身份:我们是警察。       小王顿时瘫倒在地。他知道发送诈骗短信是犯法的,但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到来。小王说,如果没被抓,他即将参加国考。 诈骗生涯的终结,源于这些诈骗短信的发出。      
      6月22日当天,小肖的“群发工作室”一共发出了约20万条短信。这些网银升级的短信被发送到全国各地,屡屡有人受骗失财。其中,温州一名企业主收到后信以为真,并将短信转发给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登入钓鱼网站操作,结果公司账号上的300万元巨款被窃取。      
       这些短信,引起温州警方的重视。在摧毁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后,为这些团伙外加工的诈骗短信群发团伙进入警方视线。今年9月,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成立专案组,专门对群发诈骗短信的犯罪团伙展开调查。      
      通过对系列线索的分析研判,警方发现短信都是从江西发出的。经进一步侦查,犯罪嫌疑人小肖和小王浮出了水面。10月11日,专案组民警在江西展开抓捕行动,将小肖和小王抓获。         
      “这么多手机,我们也被震撼到了。”专案组负责人说,现场共缴获短信群发器8台,作案手机332部,以及手机卡等。 警方初步查明,该团伙发送诈骗短信日均十万余条,累计发送上千万条,非法获利上百万元,发送地涉及全国数十座城市。 目前,因涉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小肖和小王均被提起逮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信诈骗团伙被抓 300余手机群发千万条诈骗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