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担架改密码 谁病得不轻?
【今年75岁的徐万发老人身患多种重病,在西安城东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因为需要更改银行卡密码,且银行要求本人必须亲自到场办理,最后家人不得不请120急救人员用急救车将其送到某银行营业大厅,将老人放在担架上抬到柜台,才最终完成了按指印这道程序。——10月16日《燕赵都市报》】
如此悲怆的故事,不是第一例:2009年,广西桂林一位绝症老人,被亲属抬进了银行内,目的也是修改银行卡密码……
因为“制度规定”,银行硬是让重病客户坐着担架来办理业务。看起来,这是“法不容情”的例子,但于窗口行业而言,却透露着悖逆情理与人性的冷意。说起来,银行也有银行的委屈,恪守职业制度、遵循规则理性,这是公民社会的常识。不过,行业规则毕竟不是底线法律,何况中国向来还是个讲究“礼法合一”的国家,法不容情的另一面,还有“法不外乎人情”的温情。银行如此做法,特事特办的精神在哪里?如此坚持当事人必须到场,究竟是制度偏执还是作风机械?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江苏、河北两地少数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之种种怪相。此后,河北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的态度则成为深孚民意的名言——“谁给群众找麻烦,我们就让谁有麻烦”。当此背景观之,工商银行西安纺建路支行“逼”着客户坐担架来办业务,恐怕也是一种亟待整治的“四风”。而解颐之计无非两个:一是厘清规则,拎清责权利关系,加大行风监管,不能总把“客户是上帝”弄成忽悠的口号;二是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让商业银行在自由竞争中学会“做人”与“盈利”的真功夫。——每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