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发表于 2013-9-23 11:15:21

如何做家长,仍是时代命题


   小学生放学后轮到值日,要留下来擦黑板、扫地、整理桌椅、倒垃圾……这是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回忆。然而,有学校家长反映,有一年级家长在家长会上提出雇清洁工代替孩子打扫,且不少班级已经照做了。这名家长认为,值日就该小学生自己做,怎么能雇用清洁工代劳?   

      花钱雇清洁工替孩子打扫卫生,是将劳动物化,使孩子小小年纪就意识到金钱可以购买劳动。正如学者所称,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形成劳动金钱化的观念。学校让学生打扫卫生,并非折磨或虐待孩子,而是让他们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可以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一些家长不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自作主张地花钱代劳,这是帮倒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对代劳现象,也许不必上纲上线,一些家长初衷良好。但是,不容忽略其中的负面因素,类似的思维并非少数。前不久,辽宁营口一家长担心女儿受委屈,斥资上千万元买下女儿将要就读的幼儿园,消息传出,舆论大哗。这种父爱也许是深沉的,但不是深刻的;是昂贵的,但不是珍贵的。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在条件允许下让孩子享受优渥生活和优质教育,无可厚非。但,买得了幼儿园,买得了小学、中学或大学吗?买得了现在,未必买得到孩子的未来。
       也许最令人深思的一个案例,当属李双江、梦鸽溺爱儿子的悲剧,两人对儿子的疼爱简直无与伦比。“慈母多败儿”,梦鸽的娇生惯养,并没有使儿子成器,反而导致其子年纪轻轻就走入歧途。李双江、梦鸽的家庭无疑优越,孩子从来不缺钱,十多岁就开豪车,在娱乐场所更是出手阔绰。
       日前有网友给梦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作为一名父亲,在我儿子未满18岁前,我不会给他买车,不会让他开车上路违章几十次还找人帮他摆平,更会以身作则地告诉他不能酒后驾车。作为一名父亲,在我儿子未满18岁前,我不禁止儿子和朋友喝酒,但不会让他夜里12点还和朋友厮混于酒吧,也许我不能把他绑在家里,但至少我不会给他去酒吧消费的钱。”这是一家之言,但信末所说的“把李某某送上被告席的不是杨女士,不是法院,而是你——梦鸽,他的母亲。”不能不令人深思。
       与溺爱相对的是虐待。现实中有两类家长,一种家长是对孩子的要求无不满足,将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另一类则是,缺乏基本的尊重,动辄打骂,甚至摧残致死,这类案例也不鲜见。要么溺爱,要么虐待,这两种方式显然都很极端,但都能找到很多案例。
      1919年,鲁迅在“新青年”刊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称,“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话说得凝重而深刻。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回到“怎么做家长”这个母题上,思考该如何做合格的家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可以雇清洁工替孩子打扫卫生,明天呢?这样的代劳能持续多久?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走向社会,他们必须走自己的路,如何代劳?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身为家长,是该好好思忖了,别简单认为代劳就是爱,忠言赠各位家长:须警惕“肥田长瘪稻”的悲剧,请牢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做家长,仍是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