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公款追星,须反思“搭台唱戏论”
【近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五部门明确,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更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
有人将公款追星称之为“不进腰包的腐败”。地方财政对明星大腕的偏好,让公款追星成为继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之后的又一顽疾。用民众的话说,这是典型的“政府请客、财政埋单、明星发财”。
公款追星屡禁不绝,原因很多,如预算与审计不够完善等,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值得重视,即很多地方流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这些年,“搭台唱戏论”已经完全跑偏:一是形式上,沦为不折不扣的“文化搭台、明星唱戏”。大到旅游、招商,小到柿子成熟、桃花盛开,凡是跟文化攀亲的,就要找大腕来唱戏。二是在内容上,搭台唱戏后,谁也不关心“叫好与叫座”的关系。台子搭好了,就真以为商家都有表演欲、资本都是明星的“铁粉”,结果台子越搭越大、戏越唱越猛,只可惜市场仍是“两耳不闻‘晚会’事”。三是在潮流下,各种“伪文化”粉墨登场,抱历史人物的大腿、吃祖宗文化的软饭,连神话传说都搬到台上,闹剧一箩筐,投资者早吓得不知哪里去了。
时过境迁,地方要发展,恐怕还是应该回归市场本真。明星大腕不是万金油,奢侈晚会也不是救命稻草。根治公款追星,还是从反思“搭台唱戏论”开始吧。——那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