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发表于 2013-5-21 11:15:06

80后买房困惑多,为何买房也拼爹?



      最近几年人们提及颇多的一个词,它不仅仅代表一个词语,也代表着一代人,代表着从1980年至1990年这10年间所出生的人。这个词最早是国际社会学家们用于讨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法制限制人类生育后所面临的问题,及198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等问题。现在,许多“80后”正值结婚的年龄,购房成了他们结婚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许多“80后”在面对自己购房压力的时候,总会产生许多困惑,这是为什么呢。有“80后”总结了这样一段话自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住的地方不用愁,单位分房;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开始市场经济,房子很便宜;我们‘80后’买房的时候,楼市猛涨,只能望房兴叹。”“80后”产生望房兴叹的困惑不是没有道理的,资金不足成了他们购置婚房的最大难题,他们结婚购房的年龄正巧赶上中国的“十调九涨”。

  由于“80后”收入有限,许多“80后”准夫妻购房的景象是这样的:俩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够了两年前看上的房子的首付钱,可是两年后却发现这些钱只能买个卧室了。有数据显示,大约在这10年间,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了5倍至7倍。可是这样一来,“80后”购房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即使在这一代人中还有一些在有一定经济实力“80后”,但在买房的时候碰到了国家的一些限购政策,只能眼看着房价上涨。如今的“80后”,或为爱侣“有房才结婚”所苦,或为父母“赶紧买房、再涨就永远买不起”所逼,层层困惑一个接着一个,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而且他们都想购置属于自己的一套房产。但是他们刚工作时间不长,月收入并不高,薪水永远追不上房价,往往结婚买房时夫妻要AA制购房,甚至有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买房结婚,用自己毕生的积蓄给孩子凑钱买房。

  但是即使买了房结了婚,许多问题随之又来了。很多“80后”用“啃老”结了婚,可是父母把积蓄用来给子女买房了,他们的生活谁来照顾?还有子女上学问题等都成了他们的棘手问题。再加之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四位老人需要他们赡养,这样资金自然花得就快。很多“80后”买房结婚后困惑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天天被工作、家庭、房贷等压力弄得团团转。但是“80后”也并不悲观,他们用他们乐观的态度想世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80后”,“80后”的人生路还有很长很长。


      买房为何也“拼爹”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个拼爹的时代,你有一个有钱有权的爹,什么事情都好办,哪怕是干爹也行,未来的路畅通无阻。现在许多“90后”都有了自己的住房,而“80后”反而被超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许多“90后”的父母已经为自己的子女准备好了住房,这就是“拼爹”的一种表现。可是“80后”这一代却鲜有“拼爹”的事情发生,“拼爹”都是这几年才开始流行的,而“拼爹”的对象大多数都是“90后”,互联网上臭名昭著的“四大名爹”李刚、卢俊卿、王军、李双江的孩子几乎都是“90后”,他们孩子中的“80后”也是1988、1989年生人。所以多数的“80后”是没有一个有钱有权的爹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80后”的爹们身上找寻线索,“80后”的爹们,大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上下干劲十足,60年代他们又赶上自然灾害。可以说,这一代人是经历过许多磨难的一代,也塑造了属于那个年代人特有的特点:任劳任怨、谨小慎微。因此他们一生都不会去冒险,所以这一生赚大钱的机会并不多。

  但是“90后”的爹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是“70后”,“70后”成长的空间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中国改革开放,思想也进一步解放,滋生了一批下海经商的商人,他们与五六十年代的人有很大的区别,思想开化很多,做事也很大胆,追求新潮,许多下海的人在那个年代都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越赚越多,这样也就出现了一批“富人”,在当时叫做“百万富翁”,他们的孩子大多数都是“90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90后”出现了许多“富二代”、“官二代”。所以说,这些“90后”有自己的房子并不稀奇,即使这房子不是用他们的血汗钱赚来的,可是他们却要比“80后”幸运许多,因为他们有一个能干的爹。

  但“80后”也不能抱怨什么,生活依然要继续,住着用自己的双手赚来的房子,自我满足感会非常强。

  一位“80后”说:“如果我们用五六年就可以买套房子该多好,那么生活的压力会小很多。”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不吃不喝也要大概15年至20年的时间才能买一套房。因为房子,我们害怕失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成为房奴……难道为了买房,我们真的要赌上这仅有的十几年青春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后买房困惑多,为何买房也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