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发表于 2013-5-5 16:20:47

谁的女儿,恁好次!


                           
                               一念闪的喟叹

                                           浥轻尘


      应该是某个周末,晨起,驱车前往瓯江之北,目的是爬山或是什么的,忘了。      路过江心码头时,车流拥挤,有点小堵,停那么一小会儿。正在准备起步时,前面又有一辆车靠边停车了,只得又踩刹车。   微微等待了一会儿。   见那车上下来一位少妇(注意,是少妇,不是少女),模样挺周正的,总之非常符合我的审美倾向,拿村上春树的话说,就是100%的女孩。   我突然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声:谁的女儿,恁好次!   话一出口,自己就笑了,为什么以“谁的女儿”开头呢?这一称呼也太老师伯了。少妇,看年龄也三十来岁了,怎么会给我以隔代的直觉呢?看来,真是老朽了。   有必要深刻检阅一下自己,对于美女现于眼前,不同年龄阶段会以什么样称呼开头发感叹呢?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美女不美女,等稍微懂上那么一点,应该最起码应该是初中了,好像,在初中时,我觉得某个同学的姐姐挺漂亮的。然后吧,在街上看到什么漂亮异性(初中,漂亮的异性通常会在年龄上大于我),我在内心会嘀咕一下:谁的姐姐啊,这么漂亮!   再接着高中,好像称呼还是“谁的姐姐”。然后大学,大学似乎前半段时间好像会嘀咕成“谁的女朋友”,后半段时间好像成了“谁的马子”。工作以后,碰到漂亮异性,好像不怎么嘀咕,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开头的。      结婚以后,结婚这事太大了,大到世界漂亮异性的多寡以此为分水岭程度。想必许许多多结了婚的男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结婚之前,好像世界上没什么漂亮女性,结婚之后,发现全世界都是美女,真不知她们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时候,我对于漂亮女性在眼前的出现,不再嘀咕,而是发出声音的感叹了:唉,这女孩真生好!       总算以“女孩”开头了,看似平等、公正、对等了,没有了年龄隔阂(谁的姐姐),没有了第三者插足(谁的马子),完全是一个正常男性看到心仪女性的健康称谓了。其实,仔细一推敲,也不对,因为在那个健康“称呼”前,硬生生地多出了一个语气词“唉”。这“唉”什么意思,从哪里混进来了的?多么形迹可疑啊!      唉!做人要厚道。写到他人痛楚之处,要有不忍下笔的恻隐之心,要有文字人道主义精神。继续,无可奈何“女孩”“女孩”两三年以后,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了,偶尔遇见漂亮女性,我就变成在内心猜测:谁的妈妈,挺漂亮的!      不遍地美女吗,怎么成偶尔遇见了?那是因为遍地美女几年之后,居然也审美疲劳了。其实,那遍地美女的错觉,多少有点属于“唯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况味。不是大街上美女多,而是到了身边的美女就不是美女了。想明白之后,上街,就并不怎么瞄异性了。唯有在幼儿园边上,注意一下来往的异性,怕是孩子同学家长,无视走过太没礼貌了。所以这内心猜测应该属于礼貌范畴,而不属于审美范畴。也就是说到了那年龄,那颗不羁之心已经被磨砺得无轮无角了,有点中性化。见到漂亮异性,绝无什么延伸的念想了。      然而从突然“谁的妈妈”过渡到“谁的女儿”,这还是令人非常意外!       细想一下,真还是很多年没感叹“谁的某某”了。什么原因呢?不知道。       为什么又在今天突然来一句,而且把称呼给换了?      依旧不明不白。      当然,这感叹渐行渐远,以至于多年不叹也没有被发觉,多少说明这事倒不是凭空矫情出来的,而是完全自然自发的行为。      自然自发的行为,多么悲催啊!不能再写了,我要对自己有文字人道主义精神。


    注:恁好次,温州方言。
          次:看的意思。
          例如,次次:意思是看看。







壹贰叁 发表于 2013-5-5 17:36:34

看出来了,这是夸别人家长呢,哈哈

稻草人 发表于 2013-5-5 20:56:16

果断回帖,如果沉了就是我弄沉的很有成就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的女儿,恁好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