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
穷则思变非常道
我要说的第八句话是“穷则思变”。一般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穷困艰难时,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想去改变自己的境遇,争取可以脱贫致富。其实,这句话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穷则思变,是根据《周易·系辞下》中的一句话演变而来的,它的原话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本来的意思是说: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有新的办法和新的出路,而这种不断寻求新出路的变化则是长久之道。 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理解上之所以有些出入,问题出在“穷”这个中国方块字上。我们从字形上看,仓颉在造这个字时,是说一个人被困在洞穴之下,正在弯着身体用力挣脱,所以繁体字里,“穷”字是穴字下面,左边一个身体的“身”字,右边是一个弓形的“弓”字。“穷”字的本义是指处于困境中,到了穷尽、完结程度的意思。 在一些成语中,我们曾经可以看到这个本意,例如穷途末路,穷凶极恶,穷追不舍里的穷,都是这个本义。穷途末路,是指没有路可以走,路途到尽头了;穷凶极恶,常形象敌人或凶手被逼到绝路上,狗急跳墙,要采用一些凶恶的办法来对付对手了;穷追不舍,则是说绝不放弃,要追到没有路为止。这里的三个“穷”,没有一个是指没钱了,“人很穷”的意思。 但是,到了现代,因为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贫穷落后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个“穷”字更多时候成了与“富”相对应的反义词,被大家记住了。所以才有了,一旦说到“穷则思变”,就是穷人没有钱,想翻身致富的意思了。我这样的一分析,大家应该要知道它的本来的意思。我今天讲“穷则思变”,也是要讲这两个意思,一个是没有办法了要主动去改变,另一个才是没有钱了也要想办法去改变。 先讲第一个意思,凡事应该变,才有出路。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在远古时期,伏羲氏做国王,他根据天空星罗棋布的星象发明了八卦,再根据八卦的原理发明了渔网,让人们可以捕到更多的鱼。这是远古人类生活的状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食物问题,而食物从哪里来?那时的食物不可能是“生产”出来的,而是完全取自于大自然,但你要取得到,就必须想办法。伏羲氏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发明了捕鱼的渔网,这是第一次“穷则思变”,没有了办法就想出新的办法来。 后来,人类繁衍得太快,自然中可以获取的食物不够用了,或者人类的活动从海边、从江边,从河边迁徙到了内陆地区,没有水的地方当然就没有了鱼。怎样办?“穷则思变”。后来神农氏当了国王,他根据八卦中的原理,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发明了木犁,去开垦大量的土地,开始了人类主动性的”农业生产”。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只能食用天然生长出来的果实和植物,但毕竟这些东西分散,采摘的效率低,而且产量不大,可能根本就不够吃的。没有了办法,神农氏便通过“穷则思变”,又找到了新的办法,新的出路。以后人类的发展,也是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穷则思变”,才维持和发展到现在的繁荣程度。 好,现在我们要回到今天演讲的主题上来。没有了办法,就要想新办法,这说起来很容易,但真的到穷途末路时,就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了。谁能最早想到好办法,谁又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呢?一定是见多识广的人吧! 见多识广的人就是掌握知识多的人,知识从哪里来?前面讲过了,主要靠学习获得,读万卷书;也可以靠经历获得,那就要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需要时间,也需要金钱支持,现在的交通是发达了,但都需要用钱去买票,祖国山河风光无限,但名胜古迹都被当地政府给圈了起来,进门都必须买门票,因此行万里路成为非常花时花钱的事了。在行万里路做不到的情况下,只能好好读万卷书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听过,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会直”,这不是说真的路漫漫无穷无尽,也不是说船到桥头它自己会钻过去,而都是说驾驭车船的人最终都会找到应变的办法,只要肯变,善于应对,办法总还是有的。办法是有知识和肯动脑筋的人的最好朋友,却是没有知识和不肯动脑筋的人的拦路虎。 学习可以获得知识,知识可以让人变得聪明,就可以帮助我们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应对自己面对的困境。知识中,包括了许多先人的智慧,告诉我们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如何是智取,如何是傻干。现在有一个句话,经常被人说起,叫:“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的思路哪里来的?天才当然有,他可以自己想出办法来。但是,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不是,我想敢自称是天才的人大概也没有几个。不是天才怎么办?那就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知识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这样碰到问题,就可以自己动脑筋想解决方案,有了思路就有了出路。出路也有许多种,聪明的人想出好办法,笨的人只能想出笨办法。聪明的办法之所以成为好办法,一定是损害最小、收获最大,达到速度最快的办法,与其他笨办法比一比,一定更可行更可靠更可取。思路决定出路,就是找到了最好的办法,而且肯定是聪明的办法,是靠知识和经验获得的最佳方案。 再讲第二个意思,凡穷必须变,才能脱贫。 人穷了怎么办?中国古人为我们总结了两句话,是两个恰好相反的两句话。一句说的就是“穷则思变”,这里的穷已经变成了贫穷的穷了;另外一句话则是说“人穷志短”,意思说一个人穷了就没有志向,就没有出路了。你们想一想,你要的是哪一句话? 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大家都在说“穷则思变”。对,人不能“人穷志短”,大家都对“志短”两个字避之唯恐不及,说明大家的志向不短,都讨厌“人穷志短”的人,甚至连自己“志短”了也十分的讨厌,这是我们都应该有的态度! 不说“人穷志短”,我们就来说说“穷则思变”。如何变?靠坑蒙拐骗吗?靠强取豪夺吗?靠偷盗贪污吗?你们当然都说不靠这些,但是有人偏偏想靠这些来致富。结果呢,最终都锒铛入狱,自由人生变成了囹圄人生。这个“囹圄”词组很有意思的,中间两个字是“令吾”,“令吾”就是“令我”,“令我”干什么呢?令我被圈在一个面朝四壁的空间里,那就是监狱了。我们老祖宗造字真有水平,太有才了。我希望大家这辈子都不要去体会“囹圄”这两个字的现场实景,让它留给那些坑蒙拐骗、强取豪夺、偷盗贪污的人吧,他们的祖宗早给他们准备好了要去的地方。出来鬼混,总要还的!不想清清白白做人的人,只能偷偷摸摸去做鬼了。 排除了不能做事情,我们就来看看什么事可以做的呢?我们中国人崇尚三件事:勤劳致富,诚信致富,知识致富。其实,这也是普世价值,在国外,能够靠这样三件法宝,一样也可以条条道路通罗马,走上致富的道路。 勤奋致富,就是要肯吃苦耐劳。干的多人自然收获也多,这个连天上的鸟儿也知道,不是有一句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吗?早起的鸟儿,就是勤奋的鸟儿。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要赶早,要勤奋,这同样适用于读书。坚持晨读的人,就会比别人学得多,学得好,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在人的态度上的表现。谁偷懒好睡,还想学得好,这是不可能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诚信致富,就是说一个人靠得住,人人相信他,人人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他有困难,大家就乐于去帮助他;如果与他做生意,大家就很放心,说过的话一定信守承诺,决不食言。想一想,这是多好的人啊!这样的人谁不喜欢?这样的人不发财给谁发财呀?可是,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道理,喜欢坑蒙拐骗,结果弄到后来众叛亲离,失落破产,这完全是自己造孽的必然结果。 知识,是在勤奋致富、诚信致富之上的加速度!同样背景的人,如果知识更多,变得更加聪明,就会有更多的办法让自己变富。在知识经济的年代里,就更是如此了。现在种田打工,都需要知识,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后习得,更何况一些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更离不开丰富和高深的知识。而丰富和高深的知识,是靠打好基础积累起来的,今人讲“万丈高楼平地起”,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是说我们要打好基础,从点滴开始积累的重要性,学习知识本来就是这样的过程。 所以,你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就要“穷则思变”,就要想办法去靠知识致富。如果你有了知识,再加上勤奋,再加上诚信,我想你要不富也难了,因为这个时候别人梦寐以求的财富就会围着你转,赶也赶不走,“穷则思变”的结果就达到了。 好了,说了许多“穷则思变”的道理,你再不变,就算我白说了。我就不想再跟你说了,我要去想变一变办法了。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看帖看完了至少要顶一下! 看帖看完了至少要顶一下! 顶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