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的代名词
妒嫉的代名词
小掌
人与人之间最可怜的是嫉妒,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嫉妒他人都会给人带来一生的不安……
这几天,总让我想起几个小典故。
其一:战国时期,魏国有一名大将叫庞涓,他曾指挥魏军打过不少的胜仗,自以为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可是他心里明白,他还有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还要强得多。
庞涓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于是想出了一条诡计来陷害孙膑,他假意向魏王举荐孙膑共商国事,私下里却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预备谋反。结果,魏惠王听信谗言,剜了孙膑的膝盖骨,孙膑便成了残废。
孙膑知道了庞涓的诡计后便装疯卖傻,设法逃离虎口,后来,成为齐国的军师。
再后来,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孙膑率齐军直接攻打魏国而救赵。聪明的孙膑料定庞涓会追到马陵,于是使出诱敌之计,假装齐军已经溃败,并且早已设下埋伏。待庞涓带领魏军夹在马陵道的两山之间,便下令射箭。庞涓身中数箭,无路可走,只得自刎。
第二个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将相和》中的廉颇本是赵国的名将。只因看不惯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凭借一张嘴就功封为上卿居他之上。廉颇不忍为之下,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第三个是神话。话说《白蛇传》里的法海,因妒嫉许仙、素贞伉俪情深,而白娘娘善名于世。于是,便端出所谓的佛性道法,硬是将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开,最终,白娘娘救夫心切而“水漫金山”,不仅害人害己,还殃及池鱼!
历史也好,传说也罢,以上三个故事中,都透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嫉妒,害人不浅!
不是么?
有些人明明自己无能,却生怕别人做出成绩超过自己。特别是现代社会中手中有点权的那些人,就像第三个故事中的法海一般,软硬兼施,明枪暗箭,处处压制才能,非要把别人踩在脚底下不可,如此这般,不知道扼杀过多少的成果。
也有一些人,自己本也有着很好的才华。并且,以他的才华加上好的修养,只要持之以恒,终会修成正果。然而,却偏偏有人急功近利,想早早成为“终极成功人士”,担心有一天,别人的光芒会盖住自己,于是,死死拖住别人的后退以求捷径,千方百计的让自己成为别人……
我相信:没有一个公司只需要一两位有才能的员工。开明的老板对于忠心、睿智的员工自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可怜的,只是这类人急于求成的心!
从某种层面上讲:嫉妒也不完全是坏事。人有嫉妒心,至少能说明他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要是抱以冷静的态度,见贤思齐。像第二个故事里的廉颇,豁然开朗、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卒相与欢,成刎颈之交。使得秦国岁虎视眈眈却不敢轻易取赵,也为后人一段佳话。
话说回来, 要是让心里的急欲蒙蔽了人的双眼和心智,让人自负起来,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强,比别人厉害,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别人的身上,想方设法找来不光彩的方法来迫害他人,或是自以为是的用一些小动作来填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阶梯”与“沟壑”,那只能落得个以害人为始,以害己为终的悲催下场!
试想:要是第一个故事里的庞涓能够像第二个故事中的廉颇那样,抱一份谦虚的心态,将眼光放远,多学孙膑的聪慧之处,扬长补短,何以会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其实,嫉妒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嫉妒产生的那一刻,人的内心是否是清醒的?
说白了:当自负、欲望、理所当然离开了人心,嫉妒也就不复存在了!更多的时候,嫉妒心可以转化为上进心!
看帖看完了至少要顶一下!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