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就是耍流氓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耍流氓
资福道长
流氓本来是指外来的无业游民,后来引申为不务正业、寻衅滋事、为非作歹的人。可是,从字面上解释,流氓就是流动的亡民,即流动的亡命之徒。氓的本意虽为失去土地的百姓,也就是所谓的流氓无产阶级,但是在那主要靠土地生存的农业社会,失去土地的百姓跟亡命之徒也没什么两样。“中国式过马路”,就是行人乱闯红灯,不怕被车撞死;这样的行人就是流动的亡命之徒,也就是流氓。
其实,排队夹塞、社会人治、行政违规等跟“中国式过马路”都是一个道理的,都是不讲规则、不讲 法制、任意妄为、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死活的流氓行为。如今老百姓耍流氓,有政府公安和司法机关、甚至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管,可是,当执政党和政府及其官员耍流氓时,谁去管他们呢?也许有人说,有纪委。但纪委只是管下不管上、管人不管政的,所以,“中国式过马路”的劣根还在于人治社会的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你政府及其官员可以耍大流氓,可以不讲诚信,为何我们小百姓不可以耍点小流氓和违点小交规呢?这样说也许有点扯远了,那么下面我就扯点近的。 如今,我发觉城里的小学生过马路,基本都是走斑马线的。这是他们从幼儿班到小学,家长和老师都是这样教育他们的,而且这交规课也曾是他们的主课之一。因此,如今“中国式过马路”的基本都是大人、尤其是在农村生活习惯了的大人。一些乡村,至今还没有正式的街道,更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当地的群众就像是自由世界里的公民,想怎么走路就怎么走路。在当地有点官当当的干部,走路更是横行霸道,肆无忌惮。他们来到了有红绿灯和斑马线的地方,一时还改不了这种习惯。当然,也有个别胆小怕事的农村人,走路比城里人还规矩,有的城里人反倒是乱穿马路的老油条;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城里人穿马路时守规矩些。过去,我曾在闹市区看到一位肩扛扁担的农民,很自然地在大街上行走。他的扁担后头晃来晃去,晃到了在他身后走的行人。于是,他赶紧转身向那人道歉,这时扁担的前头,又重重地打到了在他前面旁边走的行人。旁边一位大伯赶紧叫起来:“快把扁担放下竖起来拿!你还把我们城里的大街当作你们乡下的田岸啊!”温州方言“田岸”就是田埂的意思。扛着扁担在田埂上走,可以放心地把身子转来转去,可是在城市的大街上行走就不能这样了。“中国式过马路”过去在农村也许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如今车多了,估计在农村这样过马路也属于耍流氓了。 在日本上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两个侄儿来温州我家度假,他们进家门必脱鞋,谁家要是不脱鞋的,他们就很不习惯;脱鞋后,必然亲手把脱下的鞋头朝外摆得整整齐齐。出门时,穿好鞋后,必然转身把刚脱下的拖鞋头朝里摆得整整齐齐。我弟弟说,他们四岁时,在日本上了幼儿园之后,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现在这个习惯已经很难改了,日本人都是这样的。从如今的小学生过马路和日本人脱鞋的习惯来看,其实“中国式过马路”更多的还是习惯问题,而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更多地是要从小培养和教育,严管和罚款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说“中国式过马路”就是耍流氓,实在是夸大其辞和故作耸人听闻矣。
精典 精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