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限粉令谈体制建设
从香港限带令谈体制建设
项玲雪
近日香港出台了“限带令”,诣在保护本土的婴儿有足够的资源。暂且不看限粉令的具体内容,单从香港的这一举措来说,这是国人的耻辱,也是对国人最大的讽刺:泱泱大国,难道连一罐让人信得过的奶粉都生产不出来了么? 香港限粉令的推出,褒贬不一,引发了很多评论。为什么一个看似小小的禁令会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这足以见证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古语道: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可如今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致使广大群众对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失去了信心。那么这一历史的演变到底又是谁之过? 每一份食品的面世都会经过很多道程序。就拿奶粉来说,奶粉的炼制过程最基层是广大的畜牧工作者,到最后成品面世依然需要经历过层层检测,但是最后到了零售环节依然检测出各种指标不达标,其中除了商家缺少责任心和道德意识外,政府各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 从商家方面来谈,一些无良的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不会考虑材料的安全性,甚至会添加各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来促进生产。到了检测环节,商家会给各监管部门送礼封口,而监管部门则会昧着良心行使他们的职能。最后,当这些问题食品流向市场的时候,最后受伤害的都是无辜的群众! 从政府部门来谈,不管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目前很多监管部门还是形同虚设,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他们视若无睹,只有到了最后一关没有收受好处的部门才被检测出各种不合格。另一种情况则是无辜的群众吃了某种食品后引起了各种伤害才被步步追究查出问题源。无论哪一种方式,归根结底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一旦问题被披露时,许多官员都会流露出无辜的眼神,似乎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这种表现不知道是想博取民众的同情还是想求得谅解。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每次等到了出现问题才表现出那种责任感? 也有人说,国人买洋奶粉是出于一种崇洋媚外的情结。这话或许不假,但是如果自己国家的食品都安全的话,谁还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洋奶粉? 古语有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当接二连三发生食品卫生问题时,群众对所有的食品卫生问题失去了最后一点信心。虽然在食品产业链上也有很多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商家,但是倘若有一环节出现差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的群众的不信任是对所有食品安全的质疑,因此对于食品商的要求需要更高。 目前,有数据显示,国内的乳制品的合格率是99%,尽管如此,但是市民对奶粉安全还是无信心,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们需要重整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商家的道德体系建设和监管力度体系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