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 发表于 2013-1-18 13:18:08

散文《腊八》发表在“周口日报”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腊 八
                                                                                     飞 鸟
 乡间民谣: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衣裳,老头子打急慌。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腊八一到,过年的序幕也就徐徐地拉开了。
  腊八这天,家家户户腊八粥飘香。家乡的腊八粥是由糯米或大米,小米,绿豆,豇豆,麦仁,红枣,花生或赤豆,用文火煮熬而成,出锅时再加入红糖,核桃仁,稠浓甜腻,香气四溢。关于腊八粥有好多种说法。奶奶说佛祖成佛前在菩提树下想事情,想了六天六夜,饿得骨瘦如柴,幸好一位牧羊女给他送了碗八宝粥,他喝完粥,有了气力,接着想事情,到了腊八这天才大彻大悟,成了佛祖。妈妈说的却是秦始皇修长城时的一个故事,很多民工忍饥挨饿,修筑长城,我当时曾插言问:“这些民工中有孟姜女的丈夫吗?”妈妈愣了一下,说:“当然有。”妈妈说这些民工到了腊月初八,没有东西吃,就凑了些杂粮煮粥吃,可还是没有坚持几天,都饿死了,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去寻夫,哭倒了好长一段长城。可是又一年的腊八,妈妈又说,腊八粥是讲一个好吃懒做大手大脚的年轻人的故事,我觉得妈妈在影射我,我平时的作业本还没用到最后一页,就扔掉了,吃馍留馍头,喝粥留一口,妈妈没少唠叨我。妈妈说那个年轻人到了腊八那天,翻遍了家,就剩些扁豆杂米之类,熬了碗粥,一边喝一边反省,终于改过自新。最后妈妈总结:“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好,勤俭是个宝。”爷爷却说腊八粥又叫岳飞千家粥,接着津津有味地讲起岳飞抗金的故事,可是过了一年,他又说腊八粥是朱元璋的故事。爸爸和老师说得差不多,说是腊八粥在宋朝就很风行了,主要寓意是欢庆丰收,敬谢祖先。
  喝完腊八粥,家里就开始收拾小麦了。从麦屯子里用瓢舀出饱实的麦粒,倒进簸箕里,簸出麦糠、麦秆,再用手细细地挑拣出泥块、石子等杂物,收拾好一簸箕,就倒进一个干净的化肥袋里。我家一般要收拾两袋小麦。如果连续晴天,妈妈会把小麦摊到阳光下的塑料布上,用湿毛巾把小麦擦洗一遍。过几天,就要去打面房把小麦打成面,然后蒸大馍、小馍、包子、枣山、枣圆。
  我爱喝腊八粥,更爱吃腊八蒜。腊八蒜又叫绿蒜,颜色翠绿若翡翠,极葱郁可爱。一进腊月,妈妈就会腌制腊八蒜。挑选饱满均匀的蒜瓣,紫皮蒜更佳,剥净蒜衣,淘洗干净;刷净坛子,并去灌回一壶上等的红薯干子醋;把蒜瓣放进坛子,加进醋,加适量盐,加一把葱白,盖严实坛口。四天后,把胡萝卜切成丝,在热水里淖一下,放进坛子。再过三四天,打开坛子口,一股酸溜溜的清香扑鼻而来。用勺子舀出来,盛到白色的瓷盘里,红红绿绿很好看。吃一口,脆爽甜酸,满口生津,胃口大开。喝着腊八粥,就着腊八蒜,极有味道。特别是吃饺子或者吃肉的时候,就着腊八蒜,不觉了油腻,直吃得神清气爽。
  腊八粥的香气未散,腊八蒜的爽脆未尽,年味儿已经开始四处弥漫了。

打酱油 发表于 2013-1-18 21:42:57

这帖很给力,必顶!

灰太狼大王 发表于 2013-1-19 17:19:35

晚上准备自己做腊八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腊八》发表在“周口日报”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