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一位生物老师有句口头禅:“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说,它……” ——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说,他也是一位商人。
说到商人,可能你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一个踌躇满志,穿梭于银行、商会、公司之间,或衣冠楚楚、流连于烛光摇曳的夜总会之中,或出入于富丽堂皇的酒店、与个别当权者称兄道弟的成功人士的形象。但,你错了,他也是商人,一个缀满沧桑、挣扎在底层的商人。 寒风中,他蜷缩在十字街头,满满的一篮花生摆在面前,没有卖出多少,周围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很少有人多瞥他一眼,可是他仍然执着地守在那里,等待着可能到来的一单生意。 或许他的儿子、媳妇外出打工了,跟着他在家读书的孙子、孙女需要缴一笔资料费;或许他的老伴身体不好,又该买药了;或许他的老房子破了,要赶在下雪之前买些砖瓦修一修;或许他仅仅是为了使餐桌上偶尔有一盘鱼、肉;或许……如果不是有这么多或许,我相信他会像其他农村的老头儿一样,半躺在麦秸垛旁,晒着太阳,懒洋洋地和同伴闲聊。 不知道他一天下来能卖掉多少花生、能赚多少钱,应该不会太多。和那些长袖善舞的巨商大贾比起来,每赚一个铜板都非常艰难。然而,不用怀疑,他是一个尽心尽力的商人。记得有人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不善于捕捉商机、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在商海奋力拼搏的人活该受穷。我曾经为这句话气势磅礴、志在必得的豪气所感染,深以为然。但是,看到了他,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太多太多的小贩,游走于市井坊间,守候在街头巷尾,有多少商机会垂青于他们?他们有以豪赌改变命运的资本吗? 不要只去抱怨社会的不公、制度的欠缺和社会保障的无力,也不要嘲讽他们的无能。愤青无助于改善什么,冷漠只能加剧阶层的隔阂。与其愤世嫉俗、坐而论道、冷眼旁观,不如从小事做起,给他们一点尊重、一点理解、一点帮助。多一分尊重,多一分理解,这个世界就会多一分温暖,寒风中的他们就不会太凄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