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制度药,一颗永流传(一周述评)
风起的时候,笑看落花;怨起的时候,须看反腐。这一周,有报道称,广东将选县区试点官员财产公示。有肉味的地方,就有苍蝇;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腐败。在某种意义上说,腐败就是社会肌体的毒瘤,腐败无限制扩展,社会机能就会坏死。社会机能要正常运转,腐败就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虽然,能把腐败根除是最好的。不过,那也是不可能的。你懂的。因此,反腐败就显得尤为重要。都说腐败是毒瘤,你不反,它是不会亡的。据说,反腐败有这么几大模式,一是排除异己式,自己看着不爽,以腐败的名义将对方打倒;二是整肃吏治式,实在看不去了,以反腐败的方式清风正气;三是制度改良式,利用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控制腐败。一类不可取,二类难持续,惟有三类,可以长久长治长效。反腐制度药,一颗永流传。而官员财产公示,就是传说中最有药效的特效药。
不看传说,看疗效。当千呼万唤的官员财产公示从传说中走来,在试点中走近时,我们总是充满期待。只是,一项制度的推出,总是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跟进保障。可以想象,一支攻坚拔寨的军队,如果没有情报后勤等保障,最终只会沦为炮灰的结果。对于推行官员财产公示试点,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或者可以说,这是利益集团的一次让步。但无论进步还是让步,必须清醒认知的是,要想取得反腐败的实效,配套措施真的很重要。特别是这两点,一是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二是自动问责机制的启动。前者大致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的申请程序,查询质疑官员的相关财产信息情况;后者大致是,对于公民的举报,经核实有效后,要自动启动问责机制。这是关键的两条腿,没有这两条腿,试点就是一个轮盘,原地打转,举步维坚。
12月3日,一则湖南衡阳县地税局副局长戴某群发短信,举报该县正县级干部王某,称其生活作风不正及收受贿赂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4日上午,衡阳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戴某短信中所反映的问题失实,且没有证据证明短信中的内容。据说,这条短信出现在11月底衡阳县人大换届选举期间,不少当地官员及人大代表均收到了该短信。不得不说,这短信发的很是时候,而衡阳纪委的表示也很是时候。这些时候,都是久经官场历练的人才能掌握的。其实,时候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事实。谁举报,谁举证。拿证据说话,那也是自然的事。不过,由于资源及信息的不对称,别说是民众,有时候即使是内部对官员的监督,也很难得到有效证据,或者说有效监督。阳光底下无新鲜事,在这个意义上说,公示制度还是很有意义的。譬如说,官员财产公示制度。
也就是日前,中共清远市纪委在官方网站上通报,广东省英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清远市纪委立案检查,原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生和原政委朱应忠二人的举报历程也告一段落。据说,他们举报的是郑北泉可能充当一贩吸毒团伙的保护伞。因为,他们也是侦破这起案件的执法者。堡垒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但在反腐败领域中,小三二奶虽然看起来功绩显著,其实也只是新闻凸显而已。至于班子或者单位内部,更多的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内部反腐,任重道远。不过,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总有些人底线尚在,总有些人良心未泯。而这些未失的底线,未灭的良心,就是腐败分子的地雷。虽然杀伤力不是很大,却总叫那些人提心吊胆。
这一周,有报道称,贵阳村民为房扎堆离婚,官方拒回应如何制定标准。据说,贵阳市政府推出新规定:城市郊区、坝子地区新建农房建筑面积每户不超过240平方米,村民住房按“一户一宅”申请,一户多宅的合并计算面积,超出规定面积标准的部分不能登记。看起来,是为保护耕地,很合理。但实际上,却是自己单方面制订规则,利用行政命令强制执行。有一种腐败很隐形,看起来合情合理,听起来理直气壮,拿出来有法有据,但执行起来,却劳民伤财。这种腐败,叫公权力腐败。比起官员偷偷摸摸的腐败,危害更大,影响更广。因为,它腐败起来,都那么明目张胆。
说了腐败,最后也说说切糕。因为,最近切糕很红。事件源于岳阳公安在微博发布的一条警情快报:“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共计20万。目前,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16万的切糕,被网友称之为“糕富帅”,在网友纷纷对切糕吐槽时,那深藏其中的民族 问题,更是若隐若现,让人反思。
经典 这帖很给力,必顶!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