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1:59

【最后的缸窑】——寻访记录壶关县传统制缸流程

缸——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并不陌生,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家户中可是生活必备用品,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储存生活用水,而农村则用途更广:除盛水外还可以储藏粮食、腌制咸菜、酿造陈醋等等,那时每个家户都有大小高低不同规格的水缸,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这些陶缸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城市中已几近绝迹,只有一些酿酒、酿醋企业还需订制这些传统的容器。如今在山西壶关县的三家村还散落5、6家这样的手工作坊,依旧沿袭传统的工艺在面临关闭中艰难的生存,制缸工人非常辛苦,脏、累、苦交织在每年的清明到立冬之间,这些传统手艺随着时代变迁面临消失,不知还有多少人能把它传承延续下去......

1P. 传统陶缸制作现场全景。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2:36


2P. 制作大缸的原料,陶土通过机器来进行粉碎、加水、搅拌,这也是唯一能看到的电动机械化。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3:15


3P. 现场拍到的制缸工。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3:59


4P. 进过粉碎和搅拌的陶土从天窗口输送进来,人工再翻导一次。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4:32

5P. 第一步在专用底座上开始制做大缸的底部。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5:04


6P. 胳膊粗的泥条盘好缸的雏形。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5:41


7P. 旋转拉胚成型后继续叠加泥条。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6:25


8P. 泥条需要一节节连接。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6:59


9P. 旋转中需用蘸着泥水的麻丝抹平表面。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7:36


10P. 用专用的工具找好边缘斜角,以便干燥定型后继续下一道堆加衔接,一口大缸需要三次堆加才能达到要求的高度,并不是一次能完成的。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8:12


11P. 旋转中拉平缸壁的内外壁,好像拉胚师傅要用耳听来保证一致。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28:54


12P. 依旧很原始的传送动力是靠人工来运转,传输到另一头就是旋转的工作台,他与拉胚的师傅有着很默契的配合。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1:20


13P. 旋转中用木棍保证缸口的圆整。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1:55


14P. 第一节做好的缸体连同底座一起从作坊里抬出来进行晒干硬化。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2:36

15P. 每个缸体都是这样重复操作。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3:26


16P. 两节堆加后修整衔接部分,缸的高度有了变化。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4:11


17P. 不圆的地方需要修整,整个缸体内外都要夯打拍实一遍。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4:54


18P. 经过拍打的缸壁有着独特的肌理和花纹,还需用泥巴修补瑕疵和缝隙。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5:37


19P. 休息一下吃早饭。

幸福的方向 发表于 2012-8-18 19:36:24


20P. 饭后歇息中迷茫的眼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最后的缸窑】——寻访记录壶关县传统制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