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名士谢道韫
女中名士谢道韫
逸云
以前读《红楼梦》时,有一段林黛玉咏柳絮的《唐多令》的片段,“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林黛玉用一首词来感叹自己的命运遭遇。后来又读到宝玉看正册时有一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只简单认为就是说宝钗贤德黛玉有才罢了,而这有才是因为她咏柳絮的才华。那时读《红楼梦》完全是囫囵吞枣,能大概意思看下来,与同学谈起来,有聊天的资本,就觉得可以了,哪晓得曹先生每个字每个词里的厚意。及至今日,也很少翻看《红楼梦》了,但对黛玉的咏絮才却有了很深的印象。 真正知道咏絮才的出处,还是因为一代风流名相谢安。有限的历史知识和阅读经历,知道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小儿郎大破贼。与朋友聊天时,言其偶象是谢安,兴致所来,阅读谢安,没想到意外收获是喜欢上谢道韫。 知道谢道韫,早先是因为秋瑾,一首《谢道韫》: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秋瑾因已及彼关注谢道韫的婚姻,还有几首诗,多以谢家娇女,谢娘,谢女为引。仰羡鉴湖女侠风姿,而这位鉴湖女侠竟以谢道韫自喻,谢道韫又是怎么样一番风流呢?
谢道韫,这位东晋女中名士的身份闪的人眼睛生疼。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淝水之战的大功臣大将军谢玄的姐姐,说得再多再远些,永嘉太守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姑奶奶,这是她作为“旧时王谢堂前燕”诗中谢家的女儿家的身份。她也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媳,江州刺史王凝之的老婆,王献之的嫂嫂。但,谢道韫自身的灵秀脱俗,雅人深致,并非全部因身边这些光环人物而存在。 后人以咏絮才来夸才女,其实,这一典故是与谢道韫有关的。还是谢家少女时,道韫的的聪慧活泼诗情雅致已显端倪。谢安东山逍遥时,以教育家中子侄为已任。一日大雪后,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封胡羯末”中的胡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封胡羯末都是谢家的儿侄辈,一个个也是才气横溢,可是谢家小女道韫与这些美兄弟相比,相形中自是更胜一筹。无怪乎在这些小辈中谢安最喜道韫,而道韫也可称为谢家子弟中对谢安领会最深的一位。桓玄曾问过道韫,你叔叔谢安东山二十载不出仕,为何最后还是出了呢?这与他的风格好象不象哦。道韫答道:对于家叔来说,出仕不出仕有什么不同呢?可能谢安生前也未能圆融地解释清楚自己的出与不出,但是道韫替他解释了一切。
谢康乐谢玄因淝水之战令后世人知晓,但就这样一位翩翩佳公子都让他这位才女姐姐看不上,觉得他不长进,沉迷俗务,天份有限呢,可见道韫的眼光有多高。
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王献之最出色,其余几个也不赖。谢安与王羲之王献之也都是好朋友,可是谢道韫嫁得是王凝之而不是王献之,因为王献之年龄太小。而这位王凝之最大的毛病是太迂腐。他奉行五斗米教,孙恩叛乱大兵压境时,他不部署防患而是求神问道,结果只能是城破人亡,与儿子一同被害。但道韫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的气概,却完全不同。孙恩作乱时,道韫已经六十多岁了,六十多岁的女人临危之际,是调遣家中女婢共同御敌,还可以拔刀杀数人,这是怎么一种风采!这完全有谢安赴桓温鸿门宴时临危不惧的风范。象王凝之这样一位昏庸无能的人,怎么会是到道韫的认可呢?所以出嫁后道韫有在娘家提到对王凝之的不满。但是不满归不满,道韫做起王家的媳妇来一点也不含糊,得体大度,上敬公婆下怜叔嫂,一生不堕家风。有一例可作叔嫂关系融洽的佐证。那个时代清谈为正事,道韫得谢安真传自是不弱。一日家中王献之与一帮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一道青绫布隔开,将话题说开去,那些客人不能说赢道韫,为王献之解围。 有一个与谢玄同名的名士叫张玄,张玄很推崇他的妹妹,而谢玄又很推重他的姐姐,大有一比高下之势。一个尼姑同时见了这两位才女,说了一句:道韫神情散朗,有竹林七贤的风度和气质,而张家小妹清心玉映属于优秀的淑女。从尼姑的话里,能看出道韫有稽康、阮籍的林下风清的气质。道韫喜欢是的象稽康那样挺拔刚劲的伟男子,伟丈夫,自然表现出的神情散朗之韵。 才女,一位有修养,有识见,有胆量的才女,即使到了老年依然光彩耀目。孙恩之乱后,经历丧夫丧子之痛,寡居家中,闭门谢客。太守刘柳慕名来访,道韫知其人品不错,就接待了他。没想到一席交谈,道韫小事细婉,大事慷慨,词义达理,让刘柳羡叹不绝口,心形俱服。无法想象,一位六十八岁的老妪“风韵高迈,叙致清雅”的形象是怎么一个形象?
也许道韫没有李清照,蔡文姬的才华,也许道韫没有西施,貂婵的美貌,但道韫的风度襟怀绝对可以是中国历史上才女美女各类女性中的楚翘,以我有限的阅读,至今,没发现一位女性胜过谢道韫!
:):) 哈哈
今天才知道 ,原来她是女人!! 谢道韫,接近传说;李清照,堪称传奇。
中国历史才女佳人文韬武略者甚多,谢道韫仅算上其中之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