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议副县长被劫持的背后(转)
5月22日上午,浙江丽水市云和县女副县长李一波遭不法人员张小伟持刀劫持,当地警方经过9个多小时的劝说无效后,被迫采取营救措施开枪击伤张小伟,成功解救人质。事后经过调查,案发的原因竟是张小伟认为村公厕紧挨他家,当地政府迟迟不给他解决。这是人民网近日报道一个新闻事件。一个典型的傻子一样的“一根筋”,一个什么都不好,唯独孝顺、对母亲极好的卑微的小人物,为了要求有关部门拆除紧挨家门而建的公厕,不断上访抗议,结果因扰乱社会治安被多次拘留,因判侮辱罪被判入狱两年。出狱后,经向律师咨询,得知自己的侮辱罪量刑过重,可以申诉。张小伟不断上访无果,随后上演了劫持主管副县长的事件。与之前被判入狱不同,这次张小伟付出了更高的代价,被枪击后至今躺在医院里,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社会热议,不单单是由张小伟的个案使然,更多的是现今屡屡爆发的此类艰难维权的案件正不断挑战着民众的心理容忍度。一介草民为维护一己之利,上访无路,申诉无门,说理无处,终迫铤而走险,后果难堪。
上访,古谓之鸣冤。中国历代,只要社会肌体健康,民情上达的渠道是畅通无阻的,政府的责任是保障上访权利,设立便民告状站。早在尧舜之时,便已出现了“进善旌”、“诽谤木”以及“敢谏鼓”等直诉形式。西周又设立了“路鼓”和“肺石”。秦汉时设有公车司马,专门负责接待直诉事务,从魏晋开始,正式设置了“登闻鼓”制度,使直诉制度渐趋制度化和正规化。古人上访既不用担心被“猫洗脸”,也不用担心自焚爆炸,更不用担心被送入精神病院,只要备足盘缠,到达衙门口击鼓鸣冤,官员就得放下手中公务升堂受理,不敢有丝毫怠慢。
今非昔比,河南一农民欲用乡长茶杯喝水被拘7天 ;福建一妇女向市委书记下跪喊冤被拘9天;辽宁省庄河市政府大批群众反映村干部涉嫌腐败的问题,要求市长出面接待但遭拒,于是在政府大楼门口集体下跪;河南内乡法院竟然在门口悬挂标语:上访一次拘留、上访二次劳教、上访三次判刑;深圳明确14种“非正常上访”,禁止到中南海天安门。古代的二十四史尚无一个区区州官可以随意捕捉访民的记录,至于千人下跪也跪不出市长一面,即使是在古代,也是难以想象。
恐极呼天,痛极喊娘,人同此心,事同此理,连高压锅都要呲呲作响,而况人乎?“呲呲”就是最好的稳定,把排气孔堵死了,固然可以得到片刻宁静,但这个稳定能保多久? 一个社会,有人发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万籁俱寂。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哪个朝代的事情?尊重上访者,认真处理其申诉,在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不是个别帝王这样做。崇祯年间,奸相温体仁当政,朝野上下,无不切齿痛恨。一知县被温陷害收到重处,其母到京城,每天在大街上等候温的官轿,见到就乱骂,并用石块砖头乱投,成为京师一景。崇祯无奈,只能给温加派卫兵。即使是政治特别黑暗的元朝, 告御状也不会被视为“非法”,上访者会受到保护,不会发生被拘留、被拦截、被恐吓、被逮捕,被押回,被判刑的咄咄怪事。
在旁人看来一无是处的小人物,却也是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儿子、丈夫、父亲。在旁人看来并不值钱的利益,在小人物而言却也是头等大事。公厕建在自家隔壁,换作任何人都很难忍受,也许有能力的人,能通过渠道把那个公厕挪走,或者再不济换个别的地方避开去,没有能力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偏偏碰上个张小伟这样“一根筋认死理”的人,事情就变得不那么顺畅了。而大凡闹出“事端”的小人物,偏都是这些个认死理、死较劲、不肯吃亏不服不从的“傻子”,这些人的较真,也许是为了正当的权益之争,也许为了谋求更多的私利益,然而,即使是合法合理的争取,尚且奇难乎,更何况是这些似是而非,缺乏依据的所谓个人小利,更难以得到关注和根本解决。
不断上演的上访悲剧昭示法治困境。政策规制法律,稳定压倒一切,这些理念被无限扩大,并且被错误地生搬硬套到司法实践当中,在这样一种思路支配下,法律奴役于法官,正义屈从于政治,司法服务于大局,公平让位于功利,其最终后果将是社会正义缺失,日积月累积重难返,让国家长期陷于维稳的怪圈而不能自拔,这将会给国家和民族埋下巨大的隐患和灾难。
乡长的杯具动不得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4724962/4.html
中国特色 上访,是民情上达的渠道之一,上访能让百姓的疾苦受到上级的重视,有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也是百姓参政议政的表现。
但是目前,有太多的 刁民假借上访之名,干非法勾当,这样的事情枚不胜举啊,所以政府一方面要严厉打击非法上访,另一方面要保护合法上访者的合法权益。 银城超超 发表于 2012-6-4 10:32 http://www.tkre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访,是民情上达的渠道之一,上访能让百姓的疾苦受到上级的重视,有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也是百姓参政议政 ...
何谓“刁民”?
好官从来都不怕刁民!
翻开字典,“刁”,是狡猾的意思,从原始意义上讲,“狡猾”应该是一个中性词,不具有褒贬意义。“刁民”绝对不是愚民。它是民众中的聪明人。
“刁民”,是与官员相对应的,是官员对一些难对付的民众的专用称呼。“刁民”就是对官员刁难,很难对付的一类百姓。“刁民”的称呼是官员赐予的,“刁民”的贬义也应该是官员赋予的。自古以来,官员是不大喜欢“刁民”的。“刁民”多了,工作难做,官员难当。
随波逐流 发表于 2012-6-4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何谓“刁民”?
好官从来都不怕刁民!
现在 好官更怕刁民 刁民就是那些 无理取闹,撒泼,试问你遇到过无理撒泼的媳妇么?刁民就是和那些泼妇差不多
**说过;人民群众的事无小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基层工作,要为人民服务! 官官相护 上访无路,申诉无门,说理无处,终迫铤而走险,是有逼上梁山之嫌 很普遍的事情 换上你该如何办? 这年头就连上访也像犯了滔天大罪一样 官老爷们真是牛得很呀 为什么不给人家及时解决??:L:L 好像穿越到清朝以前的世界了:民告官 首先就是违法行为,就是有理,首先就有罪! 给我四个人!包拯,展昭。狄仁杰,李元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