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发表于 2012-6-3 08:14:32

我们的希望所在呢?



                                             我们的希望所在呢
                                       
                                        作者 老马大熊猫

   和几个学生聚会,还是和同学去游山玩水,话题竟然都涉及绩效工资改革,我不讳言“好像多了两百块钱”,然而想起学校现状不禁黯然,只因恶心。不上课不听课不作为只开会的领导工资都比我们骄傲,一群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后勤也得以充分满足,很多起早摸黑劳心劳力的年轻教师灰心失望,不少高级教师教学骨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时之间,食堂吃饭路上碰面无不议论纷纷,贫富差距在拉大,按劳分配被颠覆,人心离散,热情冰冷,晚自修停止,上课也许在敷衍。恰恰阅读了陈晋先生的《我们的希望所在》一问,希望总是被惦念,然与我却在现实中水煮油炸出几分焦味,对比其他种种,情不自禁文字如下。   德意志民族是在十九世纪普及全民教育,我们中国现在开始,虽然延迟了两百年左右,但好在看到了希望。但是相对比之下,我总感觉这希望无比渺茫,我们身边教育的环境和思想还过于落后,我们惨淡的现状顽固、落后且很难改变,我们的自私狗熊很强大那些教坛英雄还非常渺小。就如我而言,还在艰难地寻找为人师者的快乐和骄傲,太多的人承受压力,且感觉自己做着枯燥且意义微弱的事情;这就颠覆了原本很多美丽的构想和梦。   威廉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的时候,用最少的经费作为建筑费用,更多的经费用在了教授聘请方面,也许他也深信“大学,乃大师之学也”的真理。而我们总是如此热衷于搞学校基础建设环境美化内部办公室装修折腾,大学城一个接一个重点中学也越来越壮观,为什么呢?我懒得深入回答。浅想也许是我国政治人物或教育领导者的心思容易放在个人的利益得失上面,他们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没有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或民族大师,而一个教育局长在开学第一天去听五节课相当作秀是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那些人只关注到教育表面的建筑,只是在意眼前成绩的现状,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前景或者是教育的长远意义呢?没有人,连我们也只愿意修建宣传栏,却很少有人会去想法解决六十一中垃圾满地晚自修随意说话等等问题;我们更多的关注在于今年的高考成绩,很少思考过十年后的瓯中的前景。   当然了我还是高兴在瓯中这个风景美丽的学校中教书,不过,我期盼,我有一天会骄傲于瓯中的独特文化,能自豪于瓯中的优秀传统和深厚的底蕴;这也许需要一百年吧,然而我多么渴望我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希望。然而,我们缺少一位威廉洪堡,缺少一位振臂一挥而应者云集的英雄,以及那种良好的制度和社会环境。   威廉洪堡多么有气魄,他给了教授们一份高工资,那是相当于普通家庭十倍的工资。他知道,他必须要解决这些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生活上无忧无虑,才能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尽情投入,且激情四射。他要满足教授们的物质需要,他要抓住教授们的心,因为这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人才、智慧。我们不是教授,只是中学老师,我们只希望工资能和公务员一样,然而这有多难;我好像已经很多年没有涨过工资了,瓯中老师的工资却绝对无法让人满足骄傲,幸亏我的需求不多,我足够简单,我的心有些麻木了。   威廉洪堡还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活动给予一切的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为科学而生活”要成为柏林大学的校风。这让我自然想起了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想起了当时灿烂辉煌的伟大的北京大学。政治和学术、科学最好能够拉开距离,否则学术没有自由的空间,人们的思想又如何高傲的飞翔。因为有威廉洪堡,十九世纪的德意志成为了世界科学的前沿;因为有蔡元培,那时的北京大学永远被人怀念。为什么被人怀念?想起了过去的伟大,还是看到了今天的猥琐?这在当今的中国又是多么难呀!    今天的中国教育很猥琐,这观点也许很狭隘,很偏激,但是我总有我的担忧,这些担忧感觉绝对真实。你看,基础教育围绕着高考,扼杀了人的创新能力;再瞧,大学里一心一意扩招挣钱,教学质量让人怀疑;大学生被迫着为就业而劳累,丧失了很多理想;还有,那些教授为论文而憔悴,丑态百出,太少的年轻精英被压制,中国的教育很难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还有太多的内幕我不知晓,还有更多的真相我不明白,然而,我听说领导纷纷“挈蓝儿”收礼,一个人头中华香烟据说十几条;我看到了我们区区的中学老师却也在为论文案例而焦头烂额;写了这么多年,写了这么多篇,搞了这么多的研究,成果在哪里呢?谁又改革了教学方法或是改变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呢?好笑!可怕!   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超过了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内阁部长的尊重,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而我们呢,告诫学生:“将来千万不要当老师。”问孩子:“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家长说:“最好是公务员,工作稳定;最好是当大官,很多人求你。”我们的教授呢?要么在抄袭论文,要么在费心挣钱,有些甚至和女学生上床。那么,我们的希望在哪里呢?在公务员吗?我们的教授还是我们的希望吗?太多的疑问,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就说不下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的希望所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