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爱 发表于 2012-5-24 13:17:54

诸城农民社区建设模式介绍

诸城农民社区建设模式介绍 山东省诸城市是 7 个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之一, 2007 年以 来,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 建设,规划建设 208 个农村社区,打造“2 公里服务圈” ,农村社区服务覆盖率达到 100%, 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做法如下: 一是合理确定服务半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 则,将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 潜力比较大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 2 公里、涵 盖 5 个村、1500 户左右,村庄密集度高的可适当增加村庄个数。按照这样的规划布局,全 市规划建设的农村社区 208 个,覆盖了 1257 个村庄,70 万农村人口。 二是明确社区职能定位。行政村撤销后,原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不变;原村资产形成 的收益权属关系不变;原村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而不是 管理, 具体承接政府部门延伸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及相关政务服务。 它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 不干涉村级内部事务, 也不是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性组织。 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 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服务发挥协调 指导作用,与社区内村庄及其他单位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村庄与乡镇(街道)的隶属关 系不变。这样定位,是为了避免社区服务人员“官僚化”和服务被“异化”现象。 三是制订扶持政策。 为了吸引农民迁入规划的农村社区, 诸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的政 策。具体做法是政府投资建设农村社区居民楼。建成后,农民以宅基地置换的方式进行购买 入住。以辛兴镇大杨家庄子社区为例,楼房售价每平方米在 1200 元左右,政府每平方米补 贴 80 元,旧宅拆了之后,再补贴 50 元。此后,以宅基地作价抵款,不足部分由个人补齐; 鼓励当地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合并行政村。 先垫资兴建农村社区住宅楼, 行政村以村集体资产 并入企业的方式进行购买、置换。2009 年,舜王街道的官庄和官庄店两个行政村,有 1771 户、5000 多口人,被一家名为红星建筑公司的当地企业合并后建成红星社区。该企业先垫 资修建农村社区住宅楼,村民入住后,物业费 50 年全免,60 岁以上的老人享有退休金,适 龄青年愿到企业工作的优先安排,两个村的党支部归公司党委领导,集体财产并入公司,村 委会只负责处理事务性工作,经济上统一由公司负责;鼓励企业资助。自去年以来,该市的新 郎希努尔公司、 桑莎集团、 鑫城房地产公司等企业先后捐出 435 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社区基 础设施等建设, 这些企业帮扶建设的农村社区也分别以帮扶企业的名称命名。 目前, 已有 13 个农村社区均采用了这种模式 。 四是开展“一揽子”服务。各个社区服务中心一般设有“七站一中心” ,即医疗卫生、 社区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治保、志愿者等7个服务站,一个社区服 务中心。主要为农民群众搞好三大类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 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延伸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在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社区 警务、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生产性的服务。重点是建立健全直接为生产服务的 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 度;设立社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便民服务。按 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组织引导有关单位和企业到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 民食堂,代办代收有关证件费用等,既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又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用于社区服 务中心运转。 五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主要是健全完善了四项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利用各方资 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起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多元

化投入机制, 同时,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捐助、 共建、 投资等形式加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上来, 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人员保障机制。每个社区一般配备 7 名专职工作人员, 以乡镇(街道)机关、医院和站所选派为主,其身份、编制不变。人员不足的乡镇(街道) 公开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 ,同时,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及其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的积极分子,组成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考核激励机制。诸城市委、市政 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考核奖励办法》 ,将该项工作列入乡镇(街道) 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社区服务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街道)给予重奖。要 求乡镇(街道)干部的提拔对象至少要有 1 年以上农村社区工作经历;高效服务机制。 结 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农民办事特点,不断摸索规律,从作息时间到服务项目、从办事流程到服 务标准等方面逐渐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推行农村社区服务智能化运行模式, 将社区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政府花钱补贴农民住楼房最明显的账就是节地。 农民拆平房迁楼房, 腾出的宅基地用 于复垦,就能置换出用地指标。如辛兴镇规划建设 101 栋新住宅楼,能容纳周边 3300 户农 民入住,可节约土地资源 2000 多亩。全市 1300 个村,每年每村有 3 户具备申请新宅基地条 件的村民, 共需占地 2800 亩, 而聚集到社区中心村用地不到 1000 亩, 等于每年节省了 1800 亩土地。如果农民全部迁到社区中心村居住,根据诸城实际情况,全市将腾出 8 万亩旧宅基 地复垦为耕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诸城农民社区建设模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