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一日游第三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康墓(陵)
更多信息点击 太康一日游专题 http://zt.tkw.cc/2012/519/夏朝第三代王名为太康,失国后流落于戈地,筑城定居。为区别于北方原都斟鄩(河南偃师二里头),史称阳夏。自秦置郡县,始称阳夏县。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因太康王建都,卒葬于阳夏县,故改阳夏县为“太康县”。太康王所筑的城池,也就叫“太康城”了。所以,太康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古代帝王名命名的县份。夏王太康葬于此,其弟弟仲康的孙子,夏朝第六代王少康死后也葬在这里,世称“康王”二陵。它位于太康县城东南二里的王陵村。过去皇帝陵寝都设专人值守,这些看护人世代相袭,子孙繁衍,人口增加,聚集成村,村以陵名。可以看到,太康的陵墓犹在,少康陵已毁,古称二陵,自秦汉至清乾隆年间,历代王朝曾多次给予修复和扩建。本县历代县令曾多次下达“保护康墓令”,并维修成一景观。古之王陵,巍峨高大,陵碑朝阳,肃然耸立。陵碑以篆体铭刻着太康、少康二王的缘由和功过。日月辉映,殿宇堂皇。绿波荡漾,古墓翠柏,奇果飘香。涡河之势,浩浩荡荡,仙鹤云集,神奇万象,时有民谣曰:“康王奶奶康王爷,威震四海盛名开,阔佬宰相来祭奠,七品县令来朝拜。”此乃康王陵园旧之大观也,为明嘉靖三年太康县志所载之八景之一“太康古陵”。太康文化的渊源在夏代,大禹成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建立了夏朝,当时为“禅让制”,子启建立了“世袭制”。启死,子太康即位,定都于洛水北岸的斟鄩(偃师二里头)。是年太康游猎至此,看到这里小草丰美、物产富饶、乐不思归,以至后羿反叛拒此返都,太康失国后,夏朝经历数十年的内乱,至少康而治,少康幼时也是颠沛流离,危机四伏,在有虞氏国君的帮助下,少康立志恢复夏朝的基业。后来少康母子躲避追杀逃到太康境内,他访知先祖太康失国后在此居住十年,死后葬此的历史更是感慨万千,于是他便隐名埋姓,广结豪杰,发明秫酒,做扫帚簸箕,积累积蓄,以图大业。少康以太康为基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召集夏族旧势力,设计杀死了追杀他的仇人,打败有穷氏,重新恢复了夏朝,还都于阳翟(今禹州市)。阳翟也是夏朝第二代王夏启曾经建都的地方。少康在位二十年而卒,史称“少康中兴”。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失国多年,又恢复振兴的先例。少康生前十分留恋他的兴业旧地,要求死后葬于先祖太康一侧。少康陵碑文太康旧志有收,其陵墓已毁于“**”期间。千古悠悠,故人已去。但少康在其艰难的处境中,胸怀大志,发愤图强,中兴夏朝的历史事件还是值得我们思索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信息点击 太康一日游专题 http://zt.tkw.cc/2012/519/康王陵园旧之大观
可叹沧海桑田啊 的确太过沧桑 嘿嘿 嘿嘿俺家宝贝害羞啦 谁是谁的谁的谁 发表于 2012-5-21 1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嘿嘿 嘿嘿俺家宝贝害羞啦
呵呵,羞中带涩{:soso_e120:}
小崔 发表于 2012-5-21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羞中带涩
{:soso_e113:} ;P: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