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人品与文品
人品与文品来源:小小说作家网
文学是给大众欣赏的,因故文学作品里必须有大众认可的内容。不管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杂记,哪一类文学体裁里都少不了。
文学是人创作的,所以作品里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反映着作者的思想,体现着作者的人品。作者不同,思维迥异,反映的视点绝不相同。随着作者年龄增加和阅历逐渐丰富,思路也不一样。作者的思想在文学作品里的体现,以及作者写作技巧在作品里的运用,构成了作品的文品。
一个好的作者,除了有娴熟的文字写作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好人品。因为作者构思时,通过立意将其人品反映在作品里面,经作品传递给读者。读者通过作者文字里感受的,是浓情,是厚义,因而产生共鸣,与作品里的节奏共振。这就是作品的文品。
人品好坏,古今中外标准不一。但亘古不变的,却是对爱情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民众的关注,对弱者的同情。表现在文学作品里,则是歌颂爱情,忧国忧民,赞扬善良,鞭笞丑恶。作品中的主人公重情重义,敢爱敢恨。这是作品的灵魂,骨子里却是作者的人品。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合一的,成为历久不衰的名人杰作。《离骚》《孔雀东南飞》不仅名噪一时,更传之于世。诗如李杜者,不独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充满忧国忧民的胸怀。世人独推李白浪漫主义的文采,更崇杜甫现实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感。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人墨客,无一不是人品文采皆备的名家。
有人没有好人品,却得到一篇绝妙佳作并流传于世,实因为其文笔功夫炼到极致,而所作文章恰巧流露出符合大众欣赏心理的文品来。很多人人品很好,却无佳作面世,只因其思想没有得到系统升华,或不能以好的文笔表现出来。至于“帘外雨潺潺”,是作者文采出众,作阶下囚时渴望自由,怀念故国;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作者构思奇巧,兼具真情实感。
四大名著的特点,是颂扬基层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扬善除恶(西游记、水浒传),是赞美忠诚(三国演义),是向往自由的爱情(红楼梦)。因为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文品取向,得以流传后世。而与《水浒传》同期的《荡寇志》,反映的虽都是水泊梁山的事情,因为作者站在广大人民的对立面,虽一时能为统治者利用,终不能长久,现在除文学界之外几乎不被人知。
外国历史上的文学作品,能够长期流传的世界名著,几乎也一样具有好的文品。讴歌善良,鄙视丑陋,如《巴黎圣母院》;同情弱者,鞭挞黑暗,如《安娜.卡列尼娜》;歌唱爱情,向往自由,如《麦琪的礼物》;热爱生命,永不服输,如《老人与海》等等。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意识流”还是“黑色幽默”,表现的都是好文品。
极个别文学作品立意不好,但满足了人们猎奇和窥私的卑劣心理,加之作者有较高的表达水准,至今仍拥有相当的读者,最典型的是《金瓶梅》。有人说《金》书立意很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场景,表达了作者恶有恶报的思想,是一部“奇书”。笔者完全不同意,表达立意的方法很多,没有必要通过炫耀淫技来完成,一则证明书作者亲身经历,二则说明赞同者十分向往。
也有人品与文品不一的。一是作者不同时期的思想不一,二是遭遇巨变导致情操不守。更有一类极虚伪者,作品与人品截然不同,此类人物极少,活得也非常累。如王莽、秦桧等大奸巨恶之人,以其才智,自不会无一篇华丽文章都做不出来,但正如“王莽谦恭下士时,周公恐惧流言日”所述,历史自有公论,而且历史是以人论文,虽有好文,世人皆鄙其人品,作品自然不会流传。
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发表文学作品的门槛,使人人都能把作品在网络上传播。不能否认,在这种便捷的渠道下,也催生出不少好的作品。但一些作者急功近利,胡编乱造一些“传世之作”,无善恶之分,无美丑之辨,无励志之言,无高下之思,仅为了提高点击率,赚得孔方兄,徒以奇计淫巧媚俗。更有甚者,纯粹用下半身思考,用下半身写作。这种不负责任的写作,根本谈不上作品,更遑论文品与作者的人品。其作者非但不以为羞,竟有沾沾自喜者。这些人名曰作家,实则文痞,甚至称其文痞亦是客气。
笔者未曾系统学习文学史,也不了解大家们对此之态度。业余创作近一年来,接触过不少文学人,有令我肃然起敬的前辈作家(未得允许,不便道其姓名),给与平和中肯的批评指导,我辈深服其人品,更从其作品中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亦有名曰作家实则龌龊之人,观其作品流露出的理念,竟同其作人一般。因思立意乃作品之关键,沉思月余,故有此论。至于当或不当,笔者不能自判,仅以此作为自身作文之原则,也作为同志写作立意之愿望。
愿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含欧阳修“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发**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激情,创作出不但自娱、亦能娱人的作品,在使读者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升华自己的人品。
座个沙发慢慢看· 很赞同··没有好的人品·写不出好的作品· 人品好坏,古今中外标准不一。但亘古不变的,却是对爱情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民众的关注,对弱者的同情。 {:soso_e122:} 希望网友们多发原创、 不太欣赏这种观点,所以未曾细读,我只觉得我们不该把文字变得复杂了。文章的好坏更不能评断出一个人的品质,物极必反,日中则仄。但凡大奸者亦为大才,其学识、其修养恐怕未必是“好人品”的作者能比及的。道德没有标准,它依附与大众的利益所得,人也就不能简单的用好坏来评判。一个人对大众利益有过侵害,并不能否定他在学术方面的造益。 多日没来,惭愧!
无论如何,人都要向真,善,美;文学作品都要弘扬真,善,美。这样,有利于社会和谐,生活和美。
追求诗意,坚持真,善,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