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 发表于 2011-11-17 12:12:41

文学名家写作趣闻

本帖最后由 飞鸟 于 2011-11-17 12:15 编辑

中国文学名家写作趣闻唐代    1、“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作前先磨墨数升,然后:“引被复面而卧”,忽起,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    2、李白自称“酒中仙”,醉倒应制撰写诗文,则文不加点,挥笔立就;酒喝越多诗也作得越多。“诗仙”李白几乎到了无酒不诗的程度,人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醉酒后作的诗都洋溢着飘逸奔放的意境。    3、“诗圣”杜甫讲究诗句的警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白居易把自己的诗读给老妪听,老妪听不懂的地方,他就加以修改。    5、李贺,人称诗鬼,常骑毛驴,背个布袋,遇到好的诗句,就赶紧记下来,投入袋中。他母亲说他是:呕心沥血。    6、贾岛常为推敲诗句绞尽脑汁,他为“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又“推”又“敲”,反复不已,闯韩愈车骑队伍尚不知回避。后韩愈为他确定了“敲”字,这句诗才定下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讲出了他创作的艰苦。    7、卢延让讲究诗句工奇,写作时盘捻胡须,“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宋代    1、北宋女词人李清照遇雪天,就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循城远眺寻佳句。    2、梅尧臣不论吃饭睡觉或游玩会客,想到诗句就写到纸上,丢到随身的小袋里,待客人取视之,袋内全是诗和句。    3、欧阳修身为北宋文坛领袖,特别重视修改文章,常常把写好地文章贴在墙上,删来删去。夫人劝他何必自讨苦吃,难道还怕先生骂你呢?他笑答:“我不怕先生骂我,但怕后人读了笑话我的诗啊!”明清    1、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一天,家人不知他去何处,发现他卧在庭院中柴薪上,掩衲痛哭。问他,才知道是填词:“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所致。可见他身心全部进入了创作境界。    2、创作《聊斋志异》之前,蒲松龄除了走出去搜集创作素材之外,还专门摆设茶水,招往来行客,求其讲述奇特之事,名其室为“聊斋”,那些鬼怪妖狐的故事,就是这样“集腋成裘”的。现代    1、鲁迅写作前,常常与朋友聊天,将自己想些什么文章,有时则自己静静的抽烟,然后把千字文章一气呵成,反复看数遍,修改几个字。并且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写作。    2、郭沫若创作时常常是激情澎湃。创作《凤凰涅磐》时诗意一天两次袭来,作寒作冷,牙关打战,他随机火速记下。杰作诞生了,他也像获得了新生。创作《大地,我的母亲》时,诗情汹涌,不可抑制,他趴在地上,狂吻大地。    3、巴金讲述自己创作《家》时的情况,“我仿佛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哀哭。”为使《家》后部分能够在《上海时报》上续登,他同意不要分文稿费,他说:“我不是为稿费写作,我是为读者写作。”国外著名作家写作趣闻八则1、马克·吐温经常带着干粮和水,泛舟海上写作。在这种环境中写作,他觉得得心应手。2、海明威自从乘飞机出事背伤了以后,就一直站着写作。3、托尔斯泰在非常吵闹的环境中,仍然可以专心致志地写作,即使在飞机轰鸣的机场甚至战场上也不例外。4、司汤达为了使作品铿锵有力,每天早上都要朗读几页民法。5、大仲马写诗歌要写在黄纸上,写小说要写在蓝纸上,写散文要写在玫瑰色纸上,否则他就不下笔。6、福楼拜白天睡觉,夜里则写作。因此,他书房里的灯彻夜不灭,成为了塞纳河船夫的航标灯。7、巴尔扎克写作时总是要喝咖啡,他写作时时而大笑,时而大哭,常常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甚至吵架。8、罗曼·罗兰写作时要在桌子上放一面镜子,不断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借此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唯不忘相思 发表于 2011-11-17 12:31:32

;P 那个苹果 真个性

澄子 发表于 2011-11-17 13:31:18

认真、刻苦    成就今日辉煌
后人受益呀

阿祥 发表于 2011-11-18 11:49:17

浪费苹果`````

红珂 发表于 2012-4-1 19:00:45

“我不怕先生骂我,但怕后人读了笑话我的诗啊!”


向欧阳修学习致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名家写作趣闻